海洋變酸珊瑚也「長歪」 骨骼變形又易染病毒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海洋變酸珊瑚也「長歪」 骨骼變形又易染病毒

2016年03月04日
本報2016年3月4日綜合外電報導,周念學編譯;蔡麗伶、郭兆揚審校

第三次全球珊瑚白化潮迫在眉睫,兩份新發表的澳洲研究更指出,人類繼續排放二氧化碳,讓珊瑚不單單要克服白化,還將面對骨骼變形、感染皰疹樣病毒的處境,因此更不容易從白化事件中恢復。

左邊是正常的珊瑚骨骼;右邊是高酸度下的骨骼照片。圖片來源:影片截圖。

左邊是正常的珊瑚骨骼;右邊是高酸度下的骨骼照片。圖片來源:Taryn Foster/影片截圖。

海洋暖化又酸化 珊瑚健康隱現危機

大約30%從工廠、汽車和發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碳會被海洋吸收。新研究指出,這會造成海洋酸度上升並導致珊瑚更難累積碳酸鈣骨骼。

然而,目前還無法清楚地了解酸化的海水會如何影響珊瑚成長。西澳大學(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副教授Peta Clode指出,如果只看珊瑚的存活率,他們確實都還活著,因此數據會讓我們以為珊瑚一切正常。

她也指出「用顯微鏡也不易看出,生長在較酸的海水中的珊瑚有何不同之處」。所以Clode和同事將珊瑚培養在一系列不同溫度和酸度的水缸中,並用高解析度立體X光顯微鏡觀察珊瑚的生長狀況。

表面坑坑洞洞 骨骼甚至變形

正常狀況下,珊瑚寶寶會長出對稱且堅實的厚骨骼。

但若目前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無法快速降低,將水缸內的海水酸度也提升至2100年的預期水準後,此酸度的海水會導致珊瑚骨骼中針狀結構的生長狀況不一致,有的會生長遲緩,有的會加速生長而變得較長,甚至部分骨骼也會完全消失不見。

這些珊瑚會生成不對稱的形狀,骨骼表面坑坑洞洞,其中一半還產生骨骼變形的現象。Clode博士表示,原本預期只有珊瑚的生長速度會受影響而降低,但令人驚訝的是,不一致的生長速度導致骨骼變形。

研究結果也指出,單單暖化效應對珊瑚的影響有限,而且在高溫度高酸度的情況下反而會減緩因高酸度而發生骨骼變形。

Clode博士認為上述情形並不很令人驚訝,目前已知道如果海溫不要太高或突然升高的話,稍高的水溫並不會對珊瑚造成壓力且證實有助於促進珊瑚生長。Clode博士也表示,這樣的結果顯示在海洋酸化的狀況下,年輕的珊瑚將比較不容易恢復因白化或颱風造成的骨骼損傷。

同時,澳州湯斯維爾(Townsville)詹姆士庫克大學(James Cook University)博士Tracy Ainsworth指出,新生的小珊瑚是未來形成珊瑚礁主要的建構者,牠們遭受到的危害,關係到未來的珊瑚群生態,因此科學家開始擔心牠們可承受多少環境壓力。

白化伴隨病毒爆發 珊瑚瀕臨可承受極限

Ainsworth的團隊最近發表另一篇文章描述未來的珊瑚需要如何奮鬥以求生存。

2011年,他們測量澳洲大堡礁的珊瑚在白化三天後於珊瑚上的細菌量,並將結果發表在journal Frontiers of Microbiology期刊。

高溫、暴露在空氣中、暴雨過後導致鹽度下降的海水等因素,都將導致珊瑚受到緊迫並白化。全球溫室效應預估會將溫度推高至珊瑚可承受的極限,增加白化發生的頻率。

Ainsworth和同事也發現,珊瑚白化伴隨著病毒爆發的現象,病毒量高達以往記錄的四倍之多。除此之外,在爆發的病毒中,有一種特別大量的病毒和感染人類的皰疹病毒相似。

Ainsworth指出,還未有研究探討過珊瑚白化時伴隨的病毒增生現象,不過此種病毒爆發可能是一個常態的現象。若是如此,令人擔憂的是更頻繁的白化與伴隨的病毒增生現象可能會超過珊瑚的負荷程度。珊瑚不單單要克服白化,還要因應伴隨而來的微生物群聚變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