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三峽工程 農民變成犧牲者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長江三峽工程 農民變成犧牲者

2007年12月12日
摘錄自2007年12月12日今日晚報、中央社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香港「明報」報導,長江中下游幾十年來洞庭湖不斷圍湖造田,失去了大半面積,導致長江失去了天然的蓄水泄洪屏障,如今三峽大壩落成,上游人民的家園又變成水庫,造成了很多問題。

報導說,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是贏家,受惠於能源價格持續上升,三峽廉價的電力甚受華中、華東和華南地區歡迎,每年發電收益最少人民幣250億元,預計只需五年便可收回三峽工程的成本,今後利潤投放於開發長江上游金沙江,建造向家壩、溪洛渡等四個大水電廠,規模可達三峽兩倍。

不過,農民的遭遇卻與此相反,當初中國政府的規劃是,三峽庫區水位上漲淹掉農田,農民撤退到水淹不到的半山坡地,淹一畝補一畝,但山坡地代替不了河谷地,再加上公路房舍佔去一部分土地,為防治塌方又攔阻了一部分土地,許多農民分不到足夠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