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專家建言:降低對小麥與稻米依賴 發展多元農業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印專家建言:降低對小麥與稻米依賴 發展多元農業

2009年02月16日
本報2009年2月16日綜合外電報導,吳萃慧編譯,禾引審核

印度農作向綠色革命邁進  圖片來源:novday基金會多位糧食安全專家對印度提出警訊,建議印度必須立即甩開對小麥及及稻米的依賴,並且回復印度次大陸(sub-continent)過去具有豐富歧異性的農業傳統,以因應像2008年那樣的糧食危機,並解決長久以來營養不足的問題。

國際知名的環保人士科思瑞(Ashish Kothari)及糧食安全專家席法(Vandana Shiva)表示,印度過去曾廣泛運用許多不同種類的穀類作物來維持人們或處於營養良好的健康狀態,這些作物包括小米(millet)、黃色玉米(maize)、玉米粟(corn)、大麥(barley)、裸麥(rye)、扁豆(lentils)以及許多種溫帶及熱帶蔬果。

但是,扭曲的農業政策及由政府補助的公共配給系統(public distribution system,PDS),讓小麥及稻米在化學肥料促進的單一栽培物種「綠色革命」(Green Revolution)制度下,成為政府推廣的糧食,並使得數以百萬計的貧民及中產階級印度人民高度依賴小麥與稻米,忽略其他粗穀物的營養價值。

席法指出,所有公共配給系統都應該提供維持健康所需的多樣化穀物選擇性,並且應該儘可能從生產地就近提供。然而各種以單種栽培為中心思維的管制措施,仍然阻礙配給系統的廣泛化、糧種去集中化及生物多樣化;舊的思考方式仍趨向集中化系統,仍受商業化農業所影響,以及世界銀行(World Bank)與世界貿易組織(WTO)等機構的壓力。

由於玉米、大麥及小米等穀類未列入像稻米與小麥的最低救援價格的補助項目中,迫使人們必須接受集中在這2種物資的營養方式。席法表示,印度過去混種及輪作的農業生物多樣性方式,是維持印度人民健康及生態平衡的原因。她以Baranaja這種印度古老的作物的種植為例,表示在不同氣候帶種植Baranaja時還會撒播其他作物,保持作物多樣性,以確保收成,並在耕種期之間種植豆科植物維持土壤肥沃度。科思瑞也表示,Baranaja是印度傳統農業對抗單種耕作及商業化農業制度的法寶,因為它的整體生產力高過許多其他糧食作物。

社會經濟變遷研究所邦加羅爾基地主任迪許潘帝博士(Prof. R.S. Deshpande)表示,這樣忽視傳統多樣化作物的狀況,已經在很多區域出現,然而這樣大區域改變傳統農栽方式,很難行得通,而經銷商及一些顧客可能也不樂見其成。這種被迫改變的狀況已在印度人民的營養狀態上顯示不良影響,印度2008年國民家庭健康調查結果顯示,全印度20%年齡小於5歲的小孩有營養不足的現象,79%的低收入戶兒童及64%經濟稍好家庭的兒童患有貧血症(anaemia),有些族群還產生比例上升的糖尿病患。

迪許潘帝表示,印度傳統作法中還有一種叫做Navadanya的營養提供方式,這種作法將9種穀類做成1個組合,並以批發性食品方式提供給各項糧食準備業者使用。但是這樣將所有作物納入最低補助價格的方式也有風險,他會破壞自然的市場機制,只能偶爾為之。

印度新德里(New Delhi)醫學科學研究所內分泌學系主任阿瑞依阿可利博士(Dr. Ammini Ariachery)表示,政策一定得要改變,才能讓民眾健康獲得更高的保障。

【參考來源】Inter Press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