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 寧夏每年減少入黃河泥沙約4000萬噸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水土保持 寧夏每年減少入黃河泥沙約4000萬噸

2009年05月24日
摘錄自2009年5月23日新華網銀川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黃河為害,根在泥沙。黃河是世界上著名的「泥河」,流域內的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積達45.4萬平方公裏,多年平均輸入黃河的泥沙量達16億噸,致使每立方米黃河水泥沙含量達37公斤。地處黃河上遊的寧夏水土流失面積曾達3.69萬平方公裏,佔全區國土總面積的71.2%,每年因水土流失向黃河輸入泥沙1億噸。

為了保護黃河,中國加大了生態保護力度,投入大量資金在西部實施退耕還林和大規模攔沙工程。根據國家水利部編制的規劃,中國政府從 2003年起計劃用17年時間,投資830億元新建16萬多座淤地壩,在黃土高原主要黃河支流基本建成比較完善的攔沙壩係,預計到2020年可形成400 億噸的泥沙攔截能力,每年減少輸入黃河的泥沙量將達到7億噸。

寧夏也在水土流失嚴重的南部山區先後啟動實施了國債水土保持工程、黃河水土保持生態工程、黃土高原淤地壩試點工程、農業綜合開發水土保持等大型綜合治理項目,全區年均治理水土流失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裏。

「不容樂觀的是,隨著全球變暖,乾旱氣候加劇,部分半乾旱黃土丘陵區的水土流失仍在加劇,生態係統退化仍在繼續,恢復該區域生態係統對減少水土流失非常重要。」寧夏農林科學院副院長李生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