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蝶翠谷擬劃設保護區 林務局先徵詢社區意見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黃蝶翠谷擬劃設保護區 林務局先徵詢社區意見

2012年08月23日
本報2012年8月22日高雄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林聖賢攝位於高雄市美濃區的黃蝶翠谷孕育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黃蝶飛舞的景象更蔚成奇觀,向為居民所樂道。此處位於美濃溪源頭,當地居民積極倡議保護,農委會林務局也評估可依據《森林法》劃設為「自然保護區」,在落筆經營管理計畫之前,於18、21日舉辦地方座談會,前天(21日)晚上,第3場座談會邀請地方社團座談,與會者皆表達劃設保護區必須能阻擋水庫開發,並建議應加強流域生態治理以及私人土地地主溝通。

美濃溪口因日治時代廣植鐵刀木,這些蜜源植物配合氣候條件,吸引大批黃蝶在此地產卵繁衍,每逢5、6月,上千萬隻黃蝶在谷中飛舞的景象,吸引不少遊客來訪,黃蝶翠谷之名不脛而走,其中又以無紋黃蝶和銀紋淡黃蝶最多。谷口的雙溪熱帶母樹林是台灣唯一的熱帶雨林,林中更有多種台灣罕見樹種。

如此具特色及豐富的自然樣貌,自然不容錯過。多年來居民自主保育,成績不凡,只是仍阻擋不了源頭水利單位工程以及農藥、化肥的使用。此地大多為林班地(旗山事業區45-52林班地),原可依據《森林法》劃設為自然保護區,經過評估以及居民目前積極倡議保護,林務局於是推波助瀾提供此法令工具。

munch攝

架構里山典範

林務局屏東林區管理處育樂課長董蓁指出,自然保護區劃設是實際操作保育概念,一旦黃蝶翠谷劃設為自然保護區,能提升當地的保育功能,並與十八羅漢山自然保護區串聯成生態廊道,而該地為林班地原有森林法管理,再加上保護功能,保護更完備;未來也將以生態旅遊和環境教育帶進周邊產業的發展。

林務局保育組長管立豪則以「保護區外的保護區」為願景,社區居民因為將當地環境生態照顧好而得到好處,並反映在產業中,形成生生不息永續利用的循環,也就是里山倡議。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副教授陳美惠也指出,結合林務局的社區林業,淺山型的美濃也可以成為里山倡議的典範。

居民關心以保護區擋開發

屏東科技大學副校長陳朝圳表示,黃蝶翠谷劃設自然保護區可兼顧保育以及永續利用。只是居民對於「利用」一詞深懷恐懼,美濃文化產業總幹事邱國源即關心自然保護區能不能阻絕美濃水庫的開發、永續利用是不是涵蓋開發。他說,國家自然公園中的遊憩功能最讓人質疑,林務局應說清楚利用是不是開發。

陳朝圳認為,會設立自然保護區是有理由的,不是任意成立,一旦成立,以森林法的位階足以阻擋政府開發及水庫,而且不是民眾出來擋而是林務局要出來擋。他也說,目前的趨勢不是建水庫,而是引導到地下儲存的地下水庫,「上游保護好讓水慢慢進到地下再慢慢使用才是潮流」。

董蓁表示,保護區的永續利用是指與人民生活有關的利用,採集了會再生,這是有別於開發;反觀遊憩區,一旦土地規劃開放了遊憩區,就可以用地變更,帶入水泥化建設。陳美惠也指出,保護區不容許開發。

水體、私人土地應關注

美濃愛鄉協進會執行長邱靜慧則關心溪流水域,保護區是否管得到,黃蝶翠谷可見黃蝶、翠鳥、食蟹蠓,不過幾次溯溪時發現溫度高、藻類多,疑似和噴灑農藥有關,而護岸工程也會使得水生生物惡化。此地雖為林班地,對於水體管理有什麼策略、河流和林班地之間夾雜著私有土地,如何處理,都應說清楚。該會理事長劉孝伸也建議應對水域以及私人土地著力,以達保育目標。

海洋生態博物館助理研究員邱郁文解釋,水體變綠代表養分高,過多的肥料、砍樹留下的樹根腐爛、除草的草分解到水裡,都有可能造成水體變綠。水溫高則和工程、開路把溪流兩邊的植物砍掉有關,溪水缺乏遮蔭下,陽光直射,水溫自然提高,水溫一高,綠藻就會增生。農藥和殺草劑也會把吃綠藻的蟲殺死。水變黃可能和上游樹砍光土地裸露,雨林一來直接沖刷泥土夾帶到溪流變黃有關。他說,上游溪流健康要和森林保育連在一起。

董蓁說,保護區可依據經營管理計畫去要求,保護區外的則以社區保育區來治理,漸進達成目標。很多溪流是私人地,市政府是可以有作為的,例如楠梓仙溪動物保護區或封溪護魚,不在林地能建議卻不能越權去管。

照理說,林班地承租人不得使用農藥化肥,屏東林管處旗山工作主任洪寶林說,目前承租戶紀錄違規的情形不到1%,也都溝通過了,正逐漸改善,劃設保護區之後,管理會越嚴格。

也有居民關心劃設期程,董蓁表示,經營管理計畫完成,依法要進行居民說明會;管立豪則說,公告之後,若民眾有不同意見,可能會拉長,否則也許明年2月可完成。

黃蝶翠谷生態樣貌佳

林務局委託屏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翁國精、生物資源研究所助理教授賴宜鈴以及邱郁文針對當地動物、植物以及溪流生物進行調查,不但具備低海拔生態系哺乳動物物種,更可望繼滿州、社頂之外另一個鳥類過境、留棲地。

研究顯示,當地林地組成以人造林以及人為擾動後的次生林為主,是重要的蝴蝶食草、蜜源及動物棲息地;雙溪母樹林具有稀有易受害植物如蜜花盾座苣苔、南台灣黃芩、台灣風蘭、台灣魔芋等;而民俗植物如黑波紋小灰蝶食草厚殼鴨腱藤、做藍染的野木藍,已有豐富的客家民俗植物紀錄。雙溪流域生態溪流之調查,發現台灣原生種以及特有種生物,沒有外來種。

學者也指出具象徵性的銀紋淡黃蝶這幾年有減少的跡象,全台唯獨在此地出現紀錄的黑波紋小灰蝶,2011年在此只記錄到2-3隻,比以往更少,則值得關注。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