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視天際的獵人─ ─大冠鷲 | 環境資訊中心
生物簡介

傲視天際的獵人─ ─大冠鷲

2013年10月22日
作者:曾建偉(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 鳥類生態研究室 研究助理)

※「忽悠~忽悠~忽忽忽悠~~」,響亮的鳴叫聲充滿了初春湛藍的天空,配上溫暖的陽光,總給人熱力四射的爽快!那碩大的身影滑翔在天際中,時而兩兩盤旋、時而來段波浪飛行,甚至上演空中大車輪的飛行美技。此刻正值繁殖季節,只要您在郊區抬起頭,很有機會欣賞到這身型碩大且華麗的猛禽,牠就是本文的主角--蛇鵰。

停棲於電線桿上的蛇鵰。(圖片攝影:曾建偉)

名稱中有個「蛇」字的蛇鵰,已明顯透露出與蛇類息息相關的習性,又如「魚」鷹以魚類為主食一般,蛇鵰的主菜即為蛇類。研究人員在北部觀音山區的觀察中發現,蛇類佔了蛇鵰繁殖期食性組成的7成以上,相較於其他蛇類,以青蛇最常被捕食,可能與其同樣於日間活動有關,而蛇鵰之於蛇類就如同白蛇之於法海禪師般,是剋星。

而除了蛇類之外,蛇鵰也會捕食地棲性的小型動物,例如蜥蜴、蟾蜍、螃蟹等等,甚至連昆蟲、蚯蚓類也都在蛇鵰的菜單中,因此在濕冷的天候下,並不會因蛇類甚少出沒而沒有食物可吃。蛇鵰的覓食方式常為選擇停棲在森林邊緣的至高點上,搜尋周邊是否有獵物經過再進行伏擊,因此於山區道路行進時,也常見蛇鵰停棲於路旁的電線桿上,專心地望著地面,很可能即是處於搜尋獵物的狀態。

盤旋鳴叫的蛇鵰。(圖片攝影:曾建偉)

蛇鵰抓著青竹絲。(圖片攝影:曾建偉)

天空上的招牌微笑

蛇鵰又常被稱作大冠鷲,其來自蛇鵰停棲時常豎起那頭後方黑白相間的冠羽。而筆者先前於南部地區訪談時,地方耆老亦將蛇鵰喚作「鹿紋」(台語),據周鎮先生所著之台灣鄉土鳥類誌中提到,蛇鵰其胸腹部雜有白色斑點,似是梅花鹿之紋路,因此有「鹿紋」之俗稱。而現今民眾也常稱蛇鵰為蛇鷹,亦貼切反映其食性。

蛇鵰廣布於亞洲南部至中南半島,可能因不具遷徙習性使得在各地區分化為22個亞種,亞種間體型與羽色變異頗大,例如分布距離台灣頗近的琉球亞種體長僅約50公分,然而台灣亞種體長可至74公分,而琉球亞種羽色整體來說偏淡,台灣亞種則羽色較深。

蛇鵰在台灣地區主要棲息於中低海拔山區,而未成鳥偶爾會漂盪到平原地區,整體來說頗能適應人為干擾過的環境,從次森林、果園、茶園到城市近郊地區都可以見到蛇鵰,而其碩大的體型以及喜愛鳴叫的特性,在野外非常容易搜尋到蛇鵰的身影,再加上不甚畏人的親民個性,是非常適合作為觀察猛禽的入門鷹種喔!蛇鵰盤旋時雙翼常上揚呈淺V狀,遠觀彷彿是個飄浮在空中的大微笑,看到的朋友嘴角也會不自覺的上揚,大自然就這麼悄悄的將正面能量傳遞在人們心中~您是否也迫不及待的想出門去看看這大微笑呢?

招牌微笑飛行。(圖片攝影:曾建偉)

高空特技 贏得美人歸

蛇鵰在北部的觀察中,繁殖季始於3~4月,中南部地區由於氣候較溫暖,蛇鵰繁殖季可能更提早些,筆者於南部地區的觀察,在1~2月即有開始配對的行為,每日觀察蛇鵰最佳的時刻約落在上午10~12點間,這時因上升氣流較為旺盛,體型較大的蛇鵰便彷彿搭乘電梯一般,陸續的漂浮盤旋於空域中。

蛇鵰彼此間領域性並不明顯,因此常可見數隻蛇鵰共盤的景象,個體間此起彼落的鳴叫著好不熱鬧,筆者朋友間常戲稱這景象為蛇鵰party,蛇鵰為了爭取配偶的芳心,配對期間常在空中表演起波浪飛行,或是略為抖翼的直線滑行,由於蛇鵰體型較大,因此要做這些較技巧性的飛行方式感覺格外賣力!最精采的飛行技巧莫過於兩隻個體互相攫住彼此的爪子,從高空中以自由落體的方式不斷旋轉落下,直到接近地面才驚險的放開彼此飛離,這有如空中大車輪的美技筆者有幸曾見過一次,當下的震撼至今仍難以忘懷。

對爪的蛇鵰。(圖片攝影:曾建偉)

人類友善對待才能生生不息

蛇鵰由於生息環境與人類有較多交集,因而較容易遭受到人為因素的威脅,例如誤觸獸夾、誤食有毒物質、車禍甚至遭人蓄意傷害的案例時有所聞,野生動物救傷單位中,蛇鵰也算是常客之一,雖然族群量穩定,但持續宣導保育觀念以及設置對野生動物友善設施仍須加強進行。

石垣島提醒注意蛇鵰路牌。(圖片攝影:曾建偉)以日本沖繩縣石垣市為例,蛇鵰在當地為特有亞種,由於僅侷限分布在沖繩縣南部零星島嶼,已被日本當局列為天然紀念物加以保護,甚至石垣市將蛇鵰設為市鳥,而新設立的石垣空港也選擇蛇鵰作為親善大使吉祥物,市區內常可見到蛇鵰形象設施。

此外當地道路常見提醒用路人減速以減少蛇鵰遭到撞擊的友善標示,並設置減少野生動物遭到撞擊的生態工法、規範行車速度等,研究單位也對當地蛇鵰族群有詳細的了解與追蹤。

令筆者印象深刻的是在當地常可見到一張詳細記錄近期蛇鵰以及西表山貓遭到車輛撞擊地點以及數量的宣傳單,提醒民眾行車經過熱點時需要特別注意避免撞擊到野生動物,這些對野生動物貼心以及友善的態度及設施,是值得我們借鏡的,而這也是我們回報空中大微笑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