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節日 + 年度專題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節日 + 年度專題

2025-03-18 10:10
台灣南端恆春鎮社頂附近,有一處高位珊瑚礁保留區,這裡原是一片孕育豐富生命的森林。但數十年前,墾丁國家公園開始梅花鹿復育計畫,到2024年已有3600隻的族群規模,並持續成長。然而隨著鹿群壯大,這裡的森林開始產生變化…… ...
2025-03-18 10:07
你會怎樣記錄你的家鄉呢?有一群年輕人正在用創新方式為彰化員林注入新活力。開設書店、活化歷史建築,錄製Podcast或是利用社群媒體,要將家鄉故事傳遞出去…… 座落於彰化縣員林市區的巷弄間,已有5、60年歷史的小平房,在...
2025-03-07 10:18
2025年1月21日0時17分,在寒流來襲的深夜裡,發生規模6.4的地震,台南市楠西區是最嚴重災區[1]。 地震後,一個多月過去,災後的安置和重建問題,一一浮上檯面,尤其是農鄉與山村,地震震出了既有的「雙老現象」。現在...
2025-03-07 10:10
  都市生活中,每天都有大量廚餘被丟棄,這些剩菜果皮,有些回收進入廚餘處理廠,有些被送進焚化爐,台灣各地出現不同的廚餘處理方式,將「廢棄物」變成「黑金」。 全台廚餘主要是由垃圾車或業者進行清運,...
2025-02-27 10:29
  煤礦,曾經是台灣重要的自產能源,礦坑停止開採後,極少數遺留的生產設施,如今成為珍貴的產業文化資產,隨著時代變遷,老礦工不斷凋零,未來這段黑金歲月的歷史,又該由誰訴說... 從全台最大礦村到貓...
2025-02-21 09:50
飼養陪伴動物,已經不限犬貓,狐獴、蜥蜴、球蟒等特寵動物,成為飼主新歡。但是大量特寵在商業市場操作熱銷,不當飼養、棄養,甚至逃逸後的生態危害與收容壓力,都形成問題,讓政府開始修法,討論是否大量禁養…… 一場寵物用品展,展...
2025-02-21 09:50
「屋頂光電應該是標配,我們未來的建築,應該也要有自己發電的能力。」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資深研究員陳詩婷說。發展有潛力,城市屋頂光電裝設的比例卻不高,到底卡在哪裡? 租學校屋頂 回饋租金附加能源教育 嘉義市...
2025-02-14 10:01
2024年7月,藝本道薩克斯風重奏團在桃園、台北二地舉辦演奏音樂會,首次與公視「我們的島」、柯金源導演合作,這是年輕音樂家們以環境為主題,嘗試跨域共創的表現形式。 《未來的那一天》是音樂與環境影像共創的紀實影片,音樂演...
2025-02-07 10:54
藝術有各種型式,如何走進鄉村,成為兼具美學與實用的作品?藝術家黃文淵透過廢棄物再利用,以及藝術實用化,為鄉土造藝術,形成美麗又動人的地景。 老物不是廢物 都是創作材料 藝術家黃文淵的工作室收集許多老物,這...
2025-02-07 10:52
  颱風過後,花東海岸被漂流木覆蓋,當大型木料被撿拾後,剩下的細碎枝條何去何從呢? 2024年10月山陀兒與康芮颱風過境,花東幾十公里的海岸在一夕之間被漂流木占領。當大型有價值的木料被人們撿拾完...

頁面

訂閱 環境節日 + 年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