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保護協會昨(20日)公佈今年國際淨灘行動成果及台灣首次「微塑膠密度調查」,塑膠製品仍占88%;即使淨灘過後,每平方公尺仍有高達約400件的細小塑膠碎片,顯示從末端撿拾,仍擋不住廢棄塑料全面入侵。
微塑膠撿不完
荒野今年首次在新北市、台南市與高雄市三處調查尺寸介於0.1~2.5公分的微塑膠(microplastic)密度。即使淨灘過後,沙灘上仍存在各種塑料廢棄物碎裂的小細片。
其中高雄林園中芸沙灘,1平方公尺微塑膠密度高達787(件/平方公尺),其中72%均為微小的保麗龍碎片;台南四鯤鯓沙灘,微塑膠密度達199(件/平方公尺),更有17%是五顏六色的塑膠原料顆粒。
荒野保護協會指出,數以億萬計的微塑膠不但污染台灣海岸,每一件碎片都極有可能被海鳥、海龜或魚類誤食,導致生存危機,影響海洋生態。
產業結構、生活習慣影響各縣市海廢
根據海洋廢棄物監測數據,可分析出台灣各城市的產業結構及居民生活習慣,並顯示各縣市面臨不同的問題。
此次統計數據顯示,台北、桃園、新竹3地海岸「塑膠碎片」最多,塑膠碎片多為破碎寶特瓶、免洗餐具、塑膠袋等生活用品,疑與北部都市人口密集、外食族多、對一次性塑製品依賴性極高。
台中、雲林、嘉義、高雄4地則以「保麗龍碎片」最多,應與漁船碰墊、漁業與牡蠣養水產殖等產業。
荒野指出,每年雖上千場淨灘活動,成效仍有限,入海的廢棄物更不知凡幾;建議除了民眾應減少使用並做好回收,環保署應持續推動塑膠製品的減量政策;漁業署應立即制訂保麗龍漁具的使用規範與回收處理措施,並確實執法;相關單位應公開已完成行政處分的違法案件,提供大眾檢視,並鼓勵民眾檢舉違規事項,以利取締違規業者。
解救海岸從塑料減癮
今年9至10月,荒野保護協會於全台10縣市(台北、桃園、新竹、台中、雲林、嘉義、高雄、台東、花蓮、宜蘭)啟動18場淨灘行動,動員約6,000名志工,淨灘總長度達16公里,撿拾約7,931公斤、107,618件海洋廢棄物。
今年海洋廢棄物數量排名前10名,依序為:塑膠碎片、保麗龍碎片、紙袋塑膠袋、玻璃飲料瓶、吸管攪拌棒及封套、瓶蓋、免洗餐具、菸蒂、衣服鞋子手套、塑膠飲料瓶。
「民眾最好改變生活習慣,減少對拋棄式塑膠製品的依賴,使用重複性環保製品」面對台灣海洋佔滿免洗餐具、塑膠袋,荒野保護協會賴榮孝理事長認為,除了民眾從自身做起,中央與地方環保機關更應根據各縣的塑料污染問題,研擬源頭改善政策,才能共同守護海洋,維護海洋資源永續。
生活減塑 輕鬆加綠
-塑膠袋 +購物袋
-塑膠飲料杯 +隨行杯
-塑膠咖啡杯蓋&塑膠封膜 +環保水瓶
-免洗餐盒 +保鮮盒
-塑膠吸管 +不鏽鋼吸管
-瓶裝水 +多喝飲水機的開水
-免洗餐具(刀叉匙筷) +環保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