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環境前瞻×情人節】談情說愛,不忘環境 | 環境資訊中心
回顧與前瞻

【2015環境前瞻×情人節】談情說愛,不忘環境

2015年02月14日
策劃、撰稿:環境資訊中心

今年情人節,你準備怎麼過?不管是有情人成眷屬的甜蜜、單身萬歲,或根本不屑這個節日,都來談談「愛」吧!因為環境議題面臨的狀況,與愛情如此相似,而那些選擇、糾結、受傷、重建的過程,都深深影響著每一個人,牽連範圍甚至更廣,會持續到未來世代。

是以,環境資訊中心年度企劃──2015環境前瞻×情人節,一起來看看是什麼環境重點議題讓我們糾葛兩難放不了手?又是什麼值得我們捧在手心細細呵護?

環境議題面臨的狀況,與愛情如此相似,而那些選擇、糾結、受傷、重建的過程,都深深影響著每一個人,牽連範圍甚至更廣,會持續到未來世代。攝影:攝影家9號 - Photographer No.9。

【曖昧讓人受盡委屈】環資部、農業部組改延宕

隨著文化部、衛福部、國發會、科技部等中央政府組織改造抵定,延宕多年的環境資源部(整合環保署、林務局、水利署、國家公園等機構,涵蓋氣、水、林、地)與農業部(農委會升格)組織法,至今仍未能定案,據聞,目前僅剩林業試驗所歸屬問題,卡住兩部組織法。

事實上,農林漁牧業的本質本依存於環境,尤其在永續觀念躍升主流的現今,農林漁牧產業更應擺脫掠奪自然、剝削自然的不歸路,回歸「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本質;在此脈絡下,環境資源與農業的業務範圍有所重疊曖昧之處,難以取捨,本屬自然之事。然而,此事豈可持續曖昧下去,一拖再拖?另一方面,環境資源範疇不盡早與「營建」單位脫鉤,如何確保2015新實施的濕地保育法和新通過的海岸管理法,在對的組織手上執行?

行政院組織改造進度嚴重遲滯,最終是整個社會缺乏對環境資源經營的共識和願景,錯失我們應對氣候變遷、韌性轉型與生物多樣性持續流失等重大危機的機會,讓環境受盡委屈,豈容輕忽?

【選對人來愛】2016選立委 期許永續政見出頭

才走過2014年,有志走入體制內改革的第三勢力馬上又要投入2016年初的立委選舉,但橫在他們面前的,是更艱困的阻礙。在當前「單一選區兩票制」選制下,每個選區只能選出一名區域立委,實在難有小黨出線的空間;在不分區立委方面,小黨則必須取得5%以上政黨票,才有席位(綠黨在2012年躍升為第五大黨時,也僅取得 1.74%政黨票;5%必須將近66萬票)。

另一點值得關注的是,2015年1月間,立法院總算稍稍回應小黨訴求,將政黨補助款門檻從5%下修到3.5%(雖然原本台聯提案版本是1%,但經過密室政黨協商,如何得出3.5%的數值,外界無從得知),但仍是稍高的門檻。

小黨投入競選,因得票未超過47萬(以2012年數據來估計)就無法取得任何補助,相較於國民黨、民進黨在2012年分別取得2.93億與2.27億的鉅額補助;這對小黨存續實在不利,更讓不滿兩大黨、對永續政策更有企圖心的年輕政治世代難以出線。

身為愛環境的選民,要讓具有永續觀念的世代更有機會出頭,除了監督兩大黨區域立委候選人與不分區名單,將本溯源的做法,或許是直接推動下修政治參與門檻,包括區域立委與政黨補助款都是。

【愛得頭破血流】服貿、自經區:衝撞過後仍危機四伏

說到2014年愛得最頭破血流的議題,莫過於服貿與核電,318、324、426,這些像是密碼的日期簡寫,是一次次的街頭衝突甚至流血,讓更多年輕人覺醒,若要保護台灣免於「恐怖情人」的殘害,自己絕不能置身事外。

近日318事件起訴名單公佈,上百人名列其中,引起社會公議,但更讓人擔心的是,引起去年這波「太陽花運動」的服貿協議,卻要化整為零,改以個別修法方式取代專法推動,在2月初行政院優先法案出爐,可看到兩岸服貿協議、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等爭議性法案都列入。甚至行政院長毛治國也要求國發會檢討哪些政策可直接以行政命令開放鬆綁。

服貿對台灣環境將帶來衝擊,如「環境服務業」開放的「廢棄物處理服務」一項遭質疑是「用台灣環境浩劫來紓解中國環境問題」,因為對照2013年下半年環保署所預告「有害事業廢棄物」的認定標準,原來14項中的有害事業廢棄物,有12項改成一般廢棄物。因此學者與環團相當擔憂,「當這些都不再是有害事業廢棄物,誰來禁止它跨國運送?」

「開放基礎公共工程」一項,則包含公路開闢與營建、橋樑與隧道管理、電力及電信管線、天然氣、水庫、自來水等數十項。最讓民間擔憂的便是中國熱錢瞄準東海岸等美景,透過BOT、特許經營等方式大舉開發國土敏感區或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然而傷害土地、自然資源與傳統文化的結果,卻是透過「一條龍」的經營模式,收益全碗端走。

《自由經濟示範區》中的「農業加值」 更是要開放原管制進口的830項中國農產品進入自經區,雖說是要「把餅做大」,在「新增需求」的前提下進口國外農產品。但產品輸出享關稅優惠,還可掛MIT品牌內外銷。但學者仍擔憂此舉排擠使用台灣農產品,也將衝擊現有台灣農產品內外銷市場,食品安全、MIT品牌、農業都將受影響。

【為核難分手?】核電延役還在凹,民間廢核靠節能

服貿因為30秒通過而引起為期1個多月的公民運動,而在林義雄絕食、426佔領忠孝西路行動後宣告封存的核四卻已爛戲拖棚了2、30年。

但核四封存後,表示可樂觀期待「非核家園」來到嗎?這恐怕要大大失望了。先說這個封存計畫目前僅為期3年,遭批只是「避避風頭」的政治操作,再者當局也明顯轉向老舊電廠延役。如1月底的全國能源會議,仍在大問「電從哪裡來?」並強調再生能源與節能不可行,企圖將結論導向核電復辟,簡直就像分不了手的情人一般難纏。

因此除了314一年一度的廢核大遊行,需要各方現身,表達不但要阻止核一二三廠再延役15到20年,更要爭取核四直接停建。除了迫使當局正視核廢問題的民意外,還要繼續發聲、在生活中落實「節能是最好的能源政策」。

【相愛容易相處難】7級地震來襲,台灣準備好了嗎?

當311遇到台北市,柯P市府團隊有能力疏散避難,將災害降到最低嗎?從歷史來看,台灣地質隨日本連動,日本發生大地震後,大約10年台灣即跟著發生,但到了1995年阪神大地震和1999年台灣921大地震就只隔4年;而2011年日本發生了311震災,今年我們也該關注各地地震應變能力。

日治時代台北曾發生過規模7的地震,當時規模雖大卻很深,台北盆地約十幾萬人,地廣人稀,也無重要建設,衝擊相對輕微;但若發生在約600萬人口的現在,地上、地下充斥各項巨大建設,台北有能力抗災嗎?幾座位於新北市的核電廠,有能力逃得過嗎?

都市化造成自然條件改變,一旦發生地震,風險相對增高,地震會於何時發生在何處,目前無法事先預測,六都皆該模擬發生7級地震的應變之道。

【會呼吸的痛】空污無聲無息穿透,威脅全民健康

清早醒來,窗外霧濛濛一片。其實眼前的茫茫大霧不是水氣,是懸浮微粒。每口呼吸,吸進的懸浮微粒,附著於呼吸系統中;2.5微米以下的PM2.5甚至可以穿透肺部氣泡,進入血管中隨著血液循環全身,猶如想念一般,成了揮之不去的痛。

每年冬天,隨冷氣團南下的PM2.5使台灣冬季空污指標長高於世衛標準。空汙是中國的痛,但是北京長年不見的藍天在APEC期間出現,顯示空污是可以整治的,端看中國政府的意願。2015年,中國政府實施了有史以來最嚴厲的新環保法,環保人士大為振奮,彷彿看到中國環境未來的曙光。

今天台灣空氣好嗎?2014年10月環保署開始在「空氣品質監測指標」PSI,加入了PM2.5的指標,不只給民眾參考是否要多帶一個口罩,也訂出「空污假」標準,只是世衛組織建議PM2.5濃度超過35μg/m3就可能造成危害,而教育部訂出的空汙停課標準是350.4μg/m3,對學童健康的保護似乎很有限。

地球公民基金會發起在校園升空汙旗的行動,當空氣品質PSI大於100便升起紅色三角旗,提醒師生要戴口罩並避免室外活動。參與行動的師生還會撰寫空污日誌,記錄當天是否聞到異味等。自己的空氣品質,自己救。

【左右為難的呵護】保護區 保護了誰?

要讓民眾瞬間變臉,試試看這個關鍵字:保護區。台灣民眾厭惡保護區的程度,已到了誓不兩立的地步,「石虎保育之後就像台灣獼猴影響農民生計...到時候一定會全面撲殺」、「將農民奮鬥一輩子的土地劃入濕地,是要大家去死嗎?」

氣候變遷、人為開發、棲地快速流失、外來種入侵以及人口暴增,造成生物多樣性快速衰敗,保護區的設置原本期待能維持生態系所能提供的供給、調節、支持以及文化等服務功能,看起來是保護幾隻鳥或會吃雞的石虎和他的共犯,但實際上最後是回饋到人類身上,降低疾病風險以及減緩氣候變遷帶來的災難,所以有「今日鳥類,明日人類」的說法。

但台灣保護區劃設都在環保團體施加壓力、國會議員急於搶功,公部門迫於壓力或爭取資源,落於急就章草草了事,過程缺乏資訊公開透明、跨域合作與公民眾參與機制,居民常「哩貢挖無災」,又缺乏經費及具體可為的管理經營,長久下去,保護區恐怕誰也保護不了。

【我們回不去了】2015巴黎氣候大會:國際期待新承諾

2014年底,《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0次締約方大會(COP20)在秘魯首都利馬剛閉幕;今年初,國際社會延續這個能量,陸續開始為今年底的巴黎氣候會議(UNFCCC COP21)暖身。

巴黎會議做成的結論,將取代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成為2020年後唯一具法律約束力的全球氣候協議。去年的利馬會議推出了巴黎協議草案,並成功募集1000億美元的綠色氣候基金,作為2015年的基礎。總溫室氣體排放量超過世界一半的中國、美國和歐盟表示,他們希望在巴黎能達成某種程度的全球性協議。

上個月,美國也和印度宣布對抗氣候變遷的合作計畫,包括發展乾淨能源和智慧城市;同時,國際企業組織也指出,百分之百轉型使用綠色能源,對企業來說更具商業效益,多家企業巨頭更承諾百分之百轉型再生能源,其中包括雀巢、IKEA、H&M等知名跨國連鎖企業。

哈佛大學環境經濟學程的主任史塔文斯(Robert Stavins)承認,2009年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因期望而以失敗收場。他樂觀表示:「我們預期巴黎會議的結果將比哥本哈根會議更好。」

【鞏固愛苗靠好土】全球土壤年,護土大作戰

殺死愛情有很多種方法,而殺死土壤也是,其中之一:你可以買下農地,先把肥沃的表土挖掉,賣到對岸或當砂石賣,挖出的大洞再填上中鋼「事業廢棄物」爐碴,填平的土上可以造林領獎金,還可以到銀行貸款,一分地上億台幣進口袋,真是好棒棒。

之二:當你賺飽荷包,想體會田園生活,不妨到宜蘭當農民、蓋農舍,身分、耕種計劃都有專業的房仲、建築師以及土地代書幫你打點好。農民萬歲,銳不可擋。

其他還有數百種殺死土壤的方法,但不如上述兩種來得有效。只是如此一來,全台珍貴農地假造福農民之名,逐漸成為商品,任由市場買賣,並把國土及糧食安全成本外部化給社會,造成台灣的世代不正義。最後會不會只能選擇與對岸統一,然後讓台灣成為離島垃圾清理區,或是急起直追,守護農地及土壤多樣性?

全球土壤流失,嚴重影響作物生產,以及生物多樣性所能提供的生態系服務,因此聯合國發起國際土壤年,不僅讓蚯蚓有家,也讓人類知道沒有泥土哪有家。

【我倆還有明天】里山倡議:永續利用才有未來

糧食安全、水資源是21世紀人類面對的難題。吃得有未來,生物多樣性大會推里山倡議,這個名詞也逐漸在台灣社會落地生根,成為顯學。只是里山倡議並不單指有機農業、農產價格高、農民好開心這麼簡單的事。

聯合國為拯救人類的未來,可說是無所不用其極,除了劃設保護區,趕緊保護下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區域,對於已開發的農林漁牧,則力推回歸老祖宗利用淺山、平原,一直到潮間帶的生態智慧,讓作物、種原多樣化、適應氣候變遷,還能生生不息、保護國土,咱們也不須亡命天涯。

台灣怎麼談里山精神、如何喚起大地的記憶,一起吃健康、保未來,不能只靠保育主管機關或幾個具保育概念的民間團體勢單力薄的奮鬥,畢竟這是台灣社會甚至人類的未來,農委會怎可一邊覬覦林務局,另一邊又裝不知呢?

是說農委會在部會之間當小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能不能以永續利用的里山倡議,為了我倆的明天奮鬥,大家都在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