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漏救地球 管線監測德國有一套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抓漏救地球 管線監測德國有一套

2015年03月05日
2015年3月5日綜合外電報導,范震華編譯;賴慧玲審校

※ 編按:前經濟部長杜紫軍警告,未來1年乾旱,可能是過去10年最嚴重的一次。雪上加霜的是,台灣的自來水漏水問題一直存在。

水利署資料指出,2012年一整年,全台就漏掉約11億噸水,相當於5座石門水庫的水量。而用在檢修、抓漏和維護的經費,據聯合報報導,自來水公司去年就花了70億元。相較於德國 ,藉由有效的監測系統,就能留住珍貴的水資源,避免浪費,相當值得參考。

透過建置自動漏水監測系統「阿爾法掃描區」(Zonescan Alpha),德國水公營企業Albstadtwerke成功為德國南方一個城鎮解決了2百萬公升的水資源浪費。

漏水是常見問題。(來源:Hannah Ball)

管線常漏水 9成不易察覺

漏水是水公司常見的大問題。英國維多利亞配水系統的管線漏水率,便常多達供水量的3成;歐陸的管線漏水率雖然較低,但也常高達10到15%。

由於有超過9成的漏水是發生在不易檢查的地下輸水管線,加上傳統的偵測技術效率低又成本高,無法時常進行偵測,因此,管線漏水時常數年之後才被發現。

固定式監測網絡 水輸送史上第一

自2010年來,Albstadtwerke開始分區建置自動漏水監測系統。該系統由防漏專家「古德曼」(Gutermann)公司設計和製作,是水輸送史上第一個固定式監測網絡系統,可以自動並遠距監測漏水問題。

雖然最初建置阿爾法掃描區需要一筆高昂的資本投資,但這項系統可以適用於各種規模的水公營企業,讓企業能完全掌握配水系統的狀態。運作方式是沿著管線網絡,每幾百公尺便設置一個永久性的智能感應器。當感應器偵測到漏水時,資訊便會以無線電或乙太網路傳送回控制中心。

一開始,系統會一一鎖定尚未獲得處理的明顯漏水處。隨著時間和資訊的累積,便能進一步辨識更隱而不顯的漏水點,並提高對新漏水點的警覺性,此後,系統將無需再進行漏水監測資料的蒐集──只要辨認出漏水點在哪,剩下的就只是簡單地進行維修工作而已。

漏水點定位誤差小 維修更有效

在Albstadtwerke的試驗下,阿爾法掃描區的成效相當驚人。60公里的試驗區內,系統便偵測到了10個明顯的管線漏水點,每個漏水點的定位誤差都在1公尺內,並包含水管材質以及漏水點尺寸資訊,讓水公司能更有效率地進行維修出勤任務。

自從Albstadtwerke在配水管線網絡推動自動漏水監測系統後,抓漏的時間和成本都降到了最低,而且裝置的固定成本還會隨時間節節下降。同時,有了阿爾法掃描區來分析漏水紀錄和管線資訊,管理能力可因此提高,並大大延長輸水網絡的使用年限。

作者

范震華

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畢業,持續以文字力量參與環境保育議題。文稿與照片曾發表於國家公園季刊、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網路版、破報等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