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岸地形不利核電廠 日學者憂擋不住地震、海嘯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北海岸地形不利核電廠 日學者憂擋不住地震、海嘯

2015年03月05日
本報2015年3月5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不管是在沙漠,或冬天會結冰的地方建核電廠,我都看過。但建這種地型不利的地方,縱使我也是從日本來的,還是覺得非常吃驚。」實際前往北海岸勘查後,追求核安的核工學者佐藤曉相當驚訝。

都司為北台灣核電廠地質環境感到擔憂

4日,受邀來台對核電廠提出建言的佐藤曉與地質學者都司嘉宣實際走訪北海岸,在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執行長郭慶霖等人陪同下,親眼看過核一核二廠周遭地形,對台灣將核電廠不但位在人口稠密區,更與密集的溫泉、火山、斷層共存感到驚訝。

佐藤曉與都司嘉宣一再強調核安不能紙上談兵,台灣應該正視核電廠設備的位置,尤其在地震海嘯的週期尚未研究出來,不能以過去僅百年的經驗,斷言地震規模絕對不會超過7.3、或核四海嘯牆12公尺已經足夠應付。

陳文山指出,北部地區的山腳斷層一路綿延至外海,有100公里以上,實際觀察當地地形,像是三角切面、斷層小崖、斷層池、河階、地塹、斷頭河等肉眼便可發現,都是斷層變位的證據。而郭慶霖指出當地有些田終年水分充足、溪水在盛夏有明顯瓦斯味等也可見一斑。

金山平原的山腳斷層位置 陳文山提供

陳文山解釋,山腳斷層正在蓄積能量中,又屬隱沒帶,將來若發生淺層地震,地震規模將相當大,其中又以座落在山腳斷層正上方的核二廠最為危險。

且北海岸海域仍有許多不屬山腳斷層的活動斷層,例如北方三島彭佳嶼、棉花嶼、花瓶嶼便是新生的年輕火山,能量多、週期短,都讓核一二四廠的安全充滿疑慮。

陳文山陳文山指出,台灣目前對大部分的斷層還未研究出週期,但從已確定週期的3個來看,車籠埔300年、池上50至100年、瑞穗200年,週期都很短,這是因為台灣地質相當年輕所致。

都司嘉宣指出,大致來看,他覺得山腳斷層與日本1995年阪神大地震的野島斷層感覺類似,而野島斷層的週期為400年,雖仍須進一步分析,但可供台灣研究者參考。

兩位日本學者一路搖頭與苦笑,為台灣核電廠所處的地質環境擔憂。指出台電以不過百年的短暫歷史紀錄,推斷北海岸核電廠不會面臨7.3的地震,是太過輕忽。

都司更強調,雖然前一日他預估台灣可能因連動琉球海域地震而發生5~10公尺海嘯,但並不等於核四海嘯牆有12公尺就已安全無虞。他指出,學者研究1771年的琉球八重山地震,認為當時因為發生海底山崩,而產生80公尺左右的大海嘯,故核電廠至少要以目前2倍強度來預防。

作者

賴品瑀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現為人類觀察員,並每日鍛鍊肌肉與腦內啡,同時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專任記者,為大家搭起友誼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