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生態城市 高雄率先建構生物多樣性資料庫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邁向生態城市 高雄率先建構生物多樣性資料庫

2015年03月30日
本報2015年3月30日高雄訊,特約記者李育琴報導

位於高雄市鳥松區的鳥松濕地公園,假日早晨有民眾散步、有老師帶小朋友認識生態、有愛鳥人士架著相機拍照,生態池旁的枯木上,2隻五色鳥正輪流上工,啄木築巢,池面上的紅冠水雞,也不甘寂寞地叫了起來,好似在爭取攝影者的目光。

「公園裡有很多五色鳥,牠們會成對一起挖樹洞築巢,在樹洞裡孵蛋,」高雄市野鳥學會總幹事林昆海向賞鳥民眾說明。

鳥松濕地五色鳥

鳥松濕地的五色鳥

未來即使沒有導覽解說,民眾也可透過高雄市生物多樣性電子書及APP,來認識公園的動物生態。昨(29)日,高雄市環保局在鳥松濕地公園發表了全台第一個生物多樣性電子書及APP。

環保局指出,電子書除了介紹高雄市13處特色公園、濕地及田野地景的動物生態,並收錄29種常見鳥類的鳴聲,例如五色鳥、白頭翁、小彎嘴畫眉等,可讓民眾認識鳥類的功力大增,不再聽到鳥聲卻不知其名。

高雄與國際簽署備忘錄  展開生物多樣性行動方案

高雄市在2011年與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ICLEI)簽署生物多樣性地方行動(LAB)備忘錄,並展開為期3年的行動方案。環保局長鄒燦陽表示,為此高雄市針對生物多樣性城市的營造,成立了跨局處的工作小組,並訂出策略方向。

今年環保局出版生物多樣性電子書及APP,並且率先建構「高雄市生物多樣性資料庫」,推動社區生態調查的概念,邀請社區團體參與生態調查,建構資料庫的內容。

生物多樣性電子書app

生物多樣性電子書APP

環保局委託高雄市野鳥學會在2012年進行了高雄市都會區生物多樣性的調查,環保局表示,不希望調查成果只是一本束之高閣的報告書,而是方便一般民眾利用,因此將調查報告轉換成電子書和APP,民眾只要透過手機或平板下載,即可在個人裝置上閱讀及注記使用。

此外,環保局亦委託研究單位進行生物多樣性資料庫的建置。

全台首個  地方政府生物多樣性資料庫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教授張學文指出,地方政府對於生物多樣性資料庫的建立很重要,過去保育政策是由中央政府向下推動,而民間有保育團體在努力,但事實上地方政府有行動大軍可以帶領民眾來做,因此「高雄市政府建構生物多樣性資料庫的行動,可說是重要的創舉。」

「若每個縣市都一起做的話,每年都有新的資料更新,而非過去中央研究單位所做的一年一個縣市這樣的頻率,」張學文說。

張學文鼓勵民眾參與生態調查,「或許我們認為都市就是水泥叢林,但事實上在都市裡,有植物的地方就會有生物出現,有很多我們想不到的生物,例如紅隼、鳳頭蒼鷹、領角鴞等,世運主場館有瀕臨絕種的黃鸝,而許多高樓的屋頂也出現了夜鷹。這些都是我們可以調查紀錄的。」

生態資源的重要參照  都市開發前必看  

張學文補充,「生物多樣性資料庫」建立後,對於各種生物出現的地點、時間變化,都會紀錄。未來與政府的都市計畫區和保育圖層套疊後,分析出高雄市生物多樣性分布的熱點和生態敏感區域,可作為開發計畫的參考。過去開發計畫總是在環評時才進行調查,如今資料庫可提供生態資源的重要參考資料。

環保局與民間團體簽署合作備忘錄

環保局與民間團體簽署合作備忘錄

為了讓生物多樣性的調查持續進行,定期更新資料庫內容,高雄市政府與8個NGO和社區團體簽訂合作協議,由社區和保育團體一起,定點、定期進行標準化的生態調查,參與的社區和團體有高雄市蝶會、茄萣生態文化協會、荒野保護協會、高雄市野鳥學會、林園紅樹林保育學會、濕地保護聯盟、甲仙大田社區發展協會。未來社區也能透過自主性的生態調查,更了解周邊環境,作為發展生態社區的基礎。

作者

李育琴

站在南方的土地,用平躺的島嶼歷史視角,說環境與人的故事。炙風拂面,腳踏黏土之時,試著讓心保持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