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橘葉蔓榕的葉子是互生,呈倒卵形或橢圓形(圖1),約1.5~3.0公分長,0.5~1.2公分寬,雖然葉的上下兩面都有稀疏的毛,不過葉子摸起來還是屬於紙質;短短的葉柄長僅約有2~3厘米。在前文介紹「蘭嶼落葉榕」時(簡訊第124期,民國87年3月),曾解釋過桑科榕屬植物的「隱頭花序」;越橘葉蔓榕也是這樣,然而它的雄性花與癭花(gall flowers)或雌性花是混合長在一個花序中,也就是說當我們切開它的隱頭花序時,應該可以觀察到雄性花(具有小花梗)及癭花或雌性花(均沒有小花梗),當然,我們一般在野外時只能看到它的隱頭花序罷了。
越橘葉蔓榕的花序表面被毛茸,單一或成對地由葉腋長出,花序基部長有3~4枚膜狀苞片,而花序柄很短或沒有花序柄;剛開始時,它的隱頭花序為淺橄欖綠色呈圓柱形(圖2),漸漸地會轉為暗紅色形狀呈壺形(圖3),而其上的毛茸此時仍是清晰可辨(圖4);果序(原來的花序)真正成熟時是呈黑紫色,直徑約在0.6~1.2公分長,而此時果序表面就幾乎是光滑無毛了(圖5)。
越橘葉蔓榕的達悟語為「vaen」,除了果實可為當地人食用外,主要都是種植來做為綠化護壁之用(圖6)。本種在植物學上是屬於台灣的「特有種」,也就是說台灣才是越橘葉蔓榕的原生地,其他國家若有本種的栽培,其最原始的一株都是引自台灣的。而在台灣,越橘葉蔓榕也不是隨處可見,主要是分布在花蓮及台東二縣市,然而在蘭嶼地區,本種是較為普遍,也是較為常見的。所以春夏季到蘭嶼一遊時,可以先在水芋田邊找一找,然後請挑一顆黑色的果實吃吃看,有沒有愛玉子的味道呢?還請慢慢品嚐、體會吧。
【文章連載】■越橘葉蔓榕 (上) (下)
資料來源:《科博館專欄》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贊助。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網址:http://www.nmns.edu.tw/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網址:http://fnmns.nmns.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