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核能技術處長徐明德:核安演習背後的劇本思考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專訪核能技術處長徐明德:核安演習背後的劇本思考

談核安 「我們應該可以應付得了」

2015年09月23日
本報2015年9月23日新北訊,陳文姿報導

21~23日核一廠進行核安21號演習,這是歷年演習中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一次。核安演習的規劃單位是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技術處,記者專訪處長徐明德,揭露核安演習跟著劇本完美演練的背後,核安的新思維與作法。

本次演習以核一廠為主,模擬連續大雨造成土石流,加上規模6.5的地震,導致地區道路中斷,冷卻水管破損,機組故障。到第三天仍未能有效控制,輻射外洩,居民緊急避難與疏散。

模擬中心控制室演練,紅燈代表異常。攝影:陳文姿。
模擬中心控制室演練,紅燈代表異常。攝影:陳文姿。

原能會於8月25日兵棋推演,9月21~23日進行三天實兵演練,參演單位涵蓋原能會、新北市政府、國防部、榮總、台電、地方社區學校與民間團體等,動員6000餘人。以下以問答形式呈現原能會的思考。

問:請問福島核災後,核安與核安演習發生哪些變化?

機組緊要海水泵(ESWP)馬達更換演練。攝影:陳文姿。

徐:福島核災是關鍵點。以前地方政府認為核災不會發生,不關我的事。核災後,大家開始認真思考「災害發生時,我們真的有辦法應付嗎?」民間團體也給了很大的壓力。

福島核災後,除了電廠強化措施,核安觀念上也有變化。例如:在可控制的範圍內,寧可讓放射性外洩一點,避免問題變得不可控制。斷然處置方面,除了授權廠長負責,標準跟規則也訂定明確。

以往從不認為多機組會同時故障,但福島核災4機組卻同時故障。所以,這次演習也模擬兩機組同時故障。疏散範圍也因此擴大至8公里,並開始採用預防性疏散的策略。地方政府在處理核安演習上也非常認真。

經由這些努力,現在我大概可以說「我們應該可以應付得了!」對於核安,我們不敢說已無缺失,但大家一起把缺點找出來,我們會持續改進。

問:這幾年的風災,我們看到預防性疏散發揮相當的效果,但核安是臨時意外,如何進行預防性疏散?

徐:核能事故發生時,電廠內會先進行緊急救援,救援失敗才需要排氣,進而導致放射性物質外洩,需要民眾疏散,這些並非是同時發生的。

以這次的演習為例,因設備持續故障,請求緊急支援重型機具,事故持續惡化,應變人員進行後備電源接線作業,再緊急後備循環海水廠房的馬達更換作業,並引溪水注入用過燃料池等斷然處置作業等。依據推演,時間約5天,演習作業濃縮至3天,除了漢光演習外,是所有演習最長的一次。

問:為何國內是鼓勵採用室內掩蔽?民間普遍擔憂逃離的道路有限,針對這問題如何處理?

徐:跟美日木造房屋不同,台灣的建築多為鋼筋混凝土,可遮蔽80%輻射,所以,台灣採室內掩蔽為主。但室內掩蔽不應超過2天,以免缺水缺糧。這次演習針對老梅社區進行管制,時間約兩個小時。

放射性物質並不會持續外釋,風向也會變化。2天內,政府會利用低輻射時段協助撤離。民眾如果要自行逃離,應留意塞車等問題。

逃離道路的選擇確實有限,所以我們採階段性疏散,從3公里、3-8公里下風向、8公里全區、8-16公里下風向,再持續擴大。原能會每年在地方上發放的月曆均有緊急逃離的資訊;演習有助於民眾了解政府實際疏散的運作。藉由正確資訊傳遞,希望能避免民眾恐慌。

然而,恐慌性逃離在真實狀況中無可避免,針對交通管制所需人力,以及軍警支援,均已提前規畫。但因地方人員流動率高,訓練工作仍需持續性進行。

台北榮民總醫院,針對輻射病患傷勢進行除汙與外傷處置 。攝影:陳文姿。
台北榮民總醫院,針對輻射病患傷勢進行除汙與外傷處置 。攝影:陳文姿。

問:附近學校有核安教育的課程嗎?需要疏散時,司機仍願意進來災區嗎?

徐:核安教育的內容是由原能會跟新北市教育局合作,與學校老師配合,讓課程直接融入現有課程。國中國小學生採預防性疏散,送往接待學校。

除了車輛的規劃外,原能會需要事先跟司機溝通。由於疏散主要採預防性疏散,或利用輻射較低的時段疏散後,司機了解災區疏散工作狀況後,20個司機約有19個願意提供協助,去年也有五六百人來上課。

核一廠外觀。攝影:陳文姿。
核一廠外觀。攝影:陳文姿。

問:核災發生時訊息混亂,各單位及媒體都有新聞發布,政府跟民眾如何確認資訊正確性?

徐:事故發生時,核電廠、台電總公司、原能會、地方政府、幅測監測中心、軍方等11個單位都會成立緊急應變中心。以往應變中心都各自演練,配合這次核安演習,我們首度在8月25日的兵棋推演中要求11個單位同時加入,以確保事故發生時各單位在人力、訊息、權責上的橫向溝通。

過往的經驗是各單位資訊不一,或是各自對媒體發布消息,行政間整合反而不足。藉著演習,讓各單位互相熟悉,資料都會彙整到中央應變中心,由中央負責資訊統整與發放。

問:觀看演習時,往往只看到完美的操練,如何確定演習發揮實際的效能?

徐:每次的演習都會指定不同事故,以檢視各單位應變能力。我認為預演與事前工作更重要。面對從未處理的狀況,預演通常是混亂的。隨著一次次的預演,重複檢視策略並調整作法,讓不同單位了解彼此的作業,最後才呈現出有條不紊的畫面。

正式演習的畫面雖完美,反而有不夠真實的感覺,但因為正式演習有評核委員考核,也對外部及媒體公開,不僅是監督也是鼓勵。就像考試一樣,可以從不同角度來檢視平日的缺失與盲點。

8月兵棋推演中,應變中心全開設示意圖。圖片提供:原能會。
8月兵棋推演中,應變中心全開設示意圖。圖片來源:原能會

捐款支持環境資訊中心,加入打造優質環境媒體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