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岸「美式」工作假期 美國女孩也驚豔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東海岸「美式」工作假期 美國女孩也驚豔

2015年09月24日
本報2015年9月24日台東訊,李昀報導

秋分前夕,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今年度於台東比西里岸部落舉辦的第三梯次生態工作假期圓滿落幕。總共4位台灣志工與2位美國志工,於20日協助年邁的mamo(阿美語,阿嬤的意思),將學田火龍果園區遺留的地上物清除,以便該區後續能做為部落傳統建材——白茅的種植基地。

志工與清除完畢的火龍果園

志工與清除完畢的火龍果園。攝影:黃苑蓉。

在田間勞動 手作「美」味飲食

儘管規模「小而美」,只有6人的志工小組卻戰力十足,在地主mamo Fusay的兒子與孫女婿的帶領下,甚至提早了半個小時就完成原先預定的工作,也在當地青壯年的帶領下,體驗了利用各種自然素材,製作部落生活民具。老天賞臉的在志工全數離去之後才下起雨,似乎是種勉勵與嘉許。

20日大清早,接近一分地的火龍果園區,還有著好幾排紮實深入土中的厚重水泥柱、纏繞其上的鐵絲、鋼索,及灌溉用的水管,到了傍晚就成了一片寬敞而平坦的空地!Mamo的兒子kaka Awi(kaka:阿美語哥哥或姊姊的意思)讚嘆大夥的效率,平坦的空地讓人感覺舒坦!後續的白茅種植及利用規畫也更好想像了。

工作期間,學田的許多親朋好友及鄰居們也來探班,看看田裡正在發生的改變。大冠鷲一如往常的由上而下巡視學田;灰黃澤蟹探出頭來招呼;地主mamo Fusay也上山關心,又身手俐落的採集藤心幫志工們的午餐加菜。

當上午工作告一段落,在地青年Takio帶大家體驗以阿美族的好朋友——竹子,製作餐具。看著剛砍下來的竹子經過簡單的加工,不一會兒就成了竹夾子、竹筷子,志工Jojo表示「好神奇」,大家一起動手,又是鋸又是砍、又是削又是磨,真正做到了「自己的餐具自己做」!Mamo Fusay 的舅舅Akong Kacaw抽空來到學田,也現場示範了如何用月桃葉做自己的碗公。大伙席地而坐,吃著用山上的火箭爐炊煮出的hakhak(糯米飯)、siraw(鹹豬肉)、藤心湯等「美」式菜色,配上自己親手做的餐具,一面遠眺太平洋與三仙台的風景。

雙「美」文化相遇比西里岸

這次也是第一次有英美語系國家的外籍志工來到比西里岸參與工作假期。兩位名叫Tracy的志工,都是第一次來到台灣。

其中一位走遍全世界做志工服務的Tracy S.,因為台灣友人的介紹,選擇以台灣做為她的倒數第三個停留地。Tracy G. 則是選擇來台灣度過寶貴的假期。兩人對於工作假期中,用竹子、檳榔苞、月桃葉鞘等天然素材製作的阿美族式生活民具都感到新鮮有趣。除了用現砍竹子製作餐具,比西里岸的青年阿兆也教大家如何從檳榔樹取材,製作如小船般的容器。

只見阿兆敏捷地爬上細又高的檳榔樹,摘採下新鮮的檳榔葉鞘,讓美國女孩們在樹下驚呼。Tracy S.用amazing來形容這次的工作假期,並表示雖然「來之前對於部落或原住民文化一點都不了解」,但在工作假期中,由在地青年們帶領,透過實作體驗,她領會到阿美族依山靠海的生活智慧。她也希望,「這些美好的事物可以繼續傳承下去。」

用在地的眼睛  帶志工領略處處驚喜

生態工作假期強調與在地的連結,每次必定邀請在地人一同擔任協力。這次由4位在地青壯年長時間相伴志工左右,任何部落疑難雜症,都能獲得第一手的在地看法。

在地居民熟悉部落,無論是路邊信手拈來的土芭樂,或是本著「原住民去山上就是不能空手而回」的概念,而在採集檳榔苞的路途中順便採集的竹筍,志工見了都是又驚又喜。在地人熟悉的事物,卻是從外地而來的志工們最渴望看見的地方風景。

一位不具名志工表示,「採集原料,製作餐具,由當地青年帶領下體驗餐具製作,不僅可以了當地原住民的飲食文化,也有著文化傳承的意義。」就在志工離去之前,三台大型遊覽車載著旅客橫陳在部落唯一的對外交通孔道上,下車後只忙著拍照,體驗過三天「美」式生活的志工們見了似乎頗不以為然。

下次換個方式吧!讓生態工作假期,帶你走進在地,看見比西里岸。

 

 

捐款支持環境資訊中心,加入打造優質環境媒體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