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經濟發展 婆羅洲12座巨型水壩的替代可能性 | 環境資訊中心
深度報導

高速經濟發展 婆羅洲12座巨型水壩的替代可能性

2015年10月22日
作者:Rebekah Shirley(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能源與資源部)、Daniel Kammen(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高曼公共政策學院);翻譯:田欣穎

※ 編按:沙勞越(Sarawak)是馬來西亞面積最大的州,而台灣是沙勞越木材的第三大進口國;也是2013/2014年馬來西亞最大的油棕進口國。當地團體「達邦樹 の 吶喊」認為,木材與油棕正是衝擊森林生態的兩大原因,為此提供相關的中文資訊,包括翻譯自英文媒介的報導與研究報告,特別授權給本報,希望藉此傳達相關資訊給中文讀者。

近年,東南亞經濟高速成長,激增了大規模基礎設施項目計畫,以刺激工業生產率和消費能力(註一)。位於婆羅洲北部海岸線的沙勞越(以下簡稱砂州),雨量充沛,地勢稍高,成為巨型水壩的發展重點,卻是馬來西亞最貧窮,最多鄉村地區的一個州。

在砂州再生能源走廊計劃下,砂州至少有六項巨型水壩預計在2020年完工。目前,其中一座水壩(巴貢水壩)已投入運作(註三);另兩座(姆倫水壩和巴南水壩)在施工中。這三座水壩合共生產4.5GW兆瓦的電力, 將淹沒1355平方公里的森林地。當地社群強烈反對砂州發展計劃,自2013年設立路障,導致巴南水壩建設項目一直停滯不前(註四)。這12座巨型水壩計劃將導致10萬原住民流離失所,也將造成2425平方公里的森林消失(註六)。

婆羅洲六大巨型水壩之一的巴貢水壩。圖片來源:pHotosHo0x(CC BY 2.0)

婆羅洲森林是自然資源的貯存庫,從提取森林產品到森林生態,直接或間接大量提供服務。森林的重要性,對全球和當地社區已不可質疑。其功能性生態服務經濟價值或對人類的內在價值的經濟價值早已被記載。自然資源的經濟價值是政府發展計劃的主流決策的考量。婆羅洲之心(HoB)的綠色經濟可促進婆羅洲經濟成長,其宏觀經濟系統的非線性動力學模型,展示土地使用趨勢與社會和經濟驅動力有緊密關係(註七)。

更高分辨率的影響、需求與能源分解的替代方案研究完整了綠色經濟的評估。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再生與適當能源實驗室進行了深入研究,以不同的建模工具評估更適合沙勞越的乾淨能源方案。研究方向有三:

  1. 建模規模性的長期能源替代,透過不同技術,取代沙勞越現有的能源發展。
  2. 利用當地資源生產能源,解決受水壩影響的社群的能源需求。
  3. 評估大型發展計劃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研究報告有助於巨型水壩發展項目對生物多樣性影響的探討與綠色經濟成本與益處的分析。以下列出了我們的完整研究報告。

工業規模的能源替代比較

為了達到2030年沙勞越的能源需求,研究過程中,我們假設4種不同電力需求成長,進行產能擴張建模測試, 比較不同的能源技術與環境成本。(一)「一切如常」(BAU)的測試;「7%增長率」的測試;(三)「10%增長率」的測試;(四)「沙勞越再生能源增長率」的測試。 我們使用商業能源市場軟件 PLEXOS 建立線性混合整數方程式以收集(一)化石燃料、水力、太陽能、風能與生物質廢料資源的可用性數據;(二)建設、運作和維修成本;(三)能源技術的排放因子;(四)「電價補貼政策(Feed in Tariffs,FiT)」數據。我們在達到各種政策情景下,利用這些數據來預測最理想(最低成本)的能源混合。

在更快速的10%預測增長率下,預計將在2030年達到3635兆瓦(2030 年,每年3萬吉瓦)。研究結果顯示,有很多符合增長率的替代產能擴張的選擇 。我們看到目前現有的兩座水壩(巴當艾和巴貢)及剛安裝好的天然氣與燃煤發電廠,足夠應付未來需求。巴貢水壩、姆倫水壩和巴南水壩不僅足以應付未來需求,更有大量儲備電源(產能備用容量)。

補貼政策如「可再生能源配額表轉」(Renewable Portfolio Standard)和「電價補貼政策」能讓太陽能光伏、棕油廠污水發電和甲烷氣發電成為主要能源供應。有趣的是,我們發現「砂再生能源走廊情景」的總成本和平準化成本比其他情景來得高。雖然有較低的燃料成本和排放成本,但其年度建造成本及相關固定成本卻更高,因為該系統已建造過剩。「7%增長率」與「10%增長率」與「砂再生能源走廊增長率」的假設証實,適當的政策工具如「電價補貼政策」可以協助分散能源配備,整合本地可再生能源與創造超過15年的最低底淨現值。

可持續性的鄉村能源接入的產能

大部分鄉村並無接入電纜網路(grid connected),非常依賴高成本的柴油電力和運輸。改善鄉村能源接入一直是未來討論能源課題的一個重要環節,但關於需求和潛能的量化資料卻很少。我們在巴南盆地(Baram Basin)——下一個將被洪水淹沒以作為水力發電水庫的盆地——做了一項個案研究,探討再生能源作為一種自下而上的解決方案,來滿足這些受影響社區的能源需求之潛能。

首先,根據實地考察和家戶訪談,我們紀錄了每個村莊的發電機種類和數量,以及使用時間和總油耗量和,以估算當前的能源供應。我們發現各村莊平均 60%至 70%的門戶擁有小型發電機。小型發電機低功率操作造成鄉村的電源成本提高(相當於美金0.34/kWH,相較於砂能源的州內公共業用戶的電費率美金0.10/kWh)鄉村家戶每個月的電源開支是城市家戶的兩倍。

我們使用能源資源混合優化模型(HOMER)提供備有資源和技術投入,包括每月生物質殘留可用性、每日太陽輻射和每月平均流量。我們在每個村莊模擬一年內最低淨現值的微水力發電機整合作為評估。當地社區豐富的河流資源(年度高水流流量),使微水力渦輪機是最低成本發電機。小規模的生物氣化技術如稻殻作為原料適合于稻農村莊,維修成本卻是昂貴的。每座村莊的微型水力發電系統是柴油發電發電成本的1/3。這種可再生能源系統是在旱季是可行的。為了確保零能源短缺,電池是必要的,進而增加了微型水力發電系統的總成本。針對砂州內陸鄉區的能源接入需求與可持續性資源,我們提出了不同的擴張鄉村能源接入的策略。

評估能源項目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在這項研究中,我們分析土地使用變化,如開發和淹沒熱帶雨林以建造水壩(巴貢、巴南和姆倫水壩)。目前為止,只有小量有關主要土地使用變化的影響,如油棕發展、或蓄水庫可作為探討。而有關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影響評估往往因受時間和資金限制而不完整或缺乏。我們依據非本地資料來源作為補充,間接方式來預測有關影響。

在這項研究中,我們使用全球全球物種分佈數據,GIS工具,以修訂物種/特區標度律來預測3個不同措施對四個分類群(哺乳類,鳥類,植物和節肢動物)生物多樣性的影響:結果:水壩範圍影響物種總數,個體影響的數量和物種可能滅絕影響數量。

我們發現水壩項目至少影響331種鳥類(57%婆羅洲鳥類)以及164種哺乳類(67%)物種,包括了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瀕危物種如馬來亞穿山甲(Manis javanica / Sunda Pangolin)、婆羅洲金貓(Catopuma badia / Bay Cat)、獺狸貓(Cynogale bennettii / Otter Civet)、灰長臂猿(Hylobates muelleri / Grey Gibbon)、毛鼻水獺(Lutra sumatrana / Hairy Nosed Otter)、扁頭豹貓(Prionailurus planiceps / Flat-headed Cat)、煙青飛鼠(Pteromyscus pulverulentus / Smokey
Flying Squirrel)、風暴鶴(Ciconia stormi / Storm’s Stork)和婆羅洲孔雀雞(Polyplectron schleiermacheri / Bornean Pheasant)。

我們預計2/3的植物(四種植物)和節肢動物(35種本地節肢動物)會滅絕。這些稀有物種是俱有地方特殊性的。我們希望有助於利益攸關者能更明智地權衡水壩對該特定地區的物種所帶來的風險。

有助於知情討論和可持續性發展的途徑

為了應付工業需求,沙勞越發展多與新興經濟體產生矛盾。我們的研究提供了關鍵的定量化的分析,探討能源發展替代,包括成本、規模、可行性、環境影響和利益攸關者的益處等。

以沙勞越作為研究案例,我們洞察了(一)商業性大規模能源替代至砂能源再生能源走廊巨型水壩的能源配額;(二)以自下而上的方案解決鄉村能源接入;(三)快速的環境影響評估。這項研究數據可助於直接或間接性權衡自然資源價值與當前發展的必要性。

[註一]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Southeast Asia Energy Outlook: World Energy Outlook Special Report.」 OECD Publishing, 2013.
[註二] OECD, Economic Outlook for Southeast Asia, China and India 2014. OECD Publishing, 2013.
[註三] B. K. Sovacool and L. C. Bulan, 「Energy security and hydropower development in Malaysia: The drivers and challenges facing the Sarawak Corridor of Renewable Energy (SCORE),」 Renew. Energy, vol. 40, no. 1, pp. 113–129, Apr. 2012.
[註四] B. K. Sovacool and L. C. Bulan, 「Behind an ambitious megaproject in Asia: The history and implications of the Bakun hydroelectric dam in Borneo,」 Energy Policy, vol. 39, no. 9, pp. 4842–
4859, Sep. 2011.
[註五] Choy, Yee Keong, 「JSTOR: Pacific Affairs, Vol. 77, No. 1 (Spring, 2004), pp. 50-68.」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jstor.org/discover/10.2307/40022274?uid=2134&uid=2&uid=70&uid...
14871. [Accessed: 17-Nov-2014].
[註六] Bruno Manser Fonds, 「Sold Down River: How Sarawak Dam Plans Compromise the Future of Malaysia’s Indigenous Peoples.」 2012.
[註七] Van Paddenburg, A., Bassi, A., Buter, E., Cossiett, C, and Dean, A, 「Heart of Borneo: Investing in Nature for a Green Economy,」 WWF Heart of Borneo Global Initiative, Jakarta, 2012.

 

※ 這項研究是與綠色賦權(Green Empowerment)以及 Tonibung 一起進行的。它們都是涉及在東南亞提高鄉村的能源覆蓋率的非政府組織。我們感謝他們在協調數據收集方面所扮演的角色。我們也要謝謝我們的匿名審稿人提出建設性的建議,幫助改善研究的呈現方式。此研究是由布魯諾.曼瑟基金會以及挪威雨林基金會所資助。

【相關文章】

【參考資料】

捐款支持環境資訊中心,加入打造優質環境媒體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