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地文俠2015國民信託之旅 為「人民財團」找出路 | 環境資訊中心
深度報導

抓地文俠2015國民信託之旅 為「人民財團」找出路

2015年10月07日
作者:王俊秀(清大社會系教授、PeoPo公民記者)

編按:由世界各地國民信託串聯而成的國際國民信託聯盟(International National Trusts Organisation,INTO),9月7日在英國古城劍橋舉辦第16屆大會,身為成員之一的台灣國民信託協會發起人、清大教授王俊秀亦前往與會,順道考察其他信託組織。他長期在公視PeoPo以「抓地文俠」為筆名作公民報導,這次也不例外,以下為他此行收穫滿滿的國民信託之旅。

信託作為文化資產保存的力量在英國隨處可見,筆者早幾天先停留倫敦,展開國民信託探索之旅。

16世紀沉艦Mary Rose  化身信託博物館

Portsmouth Harbort。攝影:王俊秀。

Portsmouth Harbort。攝影:王俊秀。

首先參訪倫敦南方港口Portsmouth Harbort的歷史碼頭區(PHC,Portsmouth Historic Dockyard),該區共有11個景點,包括五艘戰艦、潛水艇。有些戰艦就由Warrior Preservation Trust 負責信託保存,博物館就開在船上。但如Mary Rose 沈船戰艦較為複雜,就獨立成立Mary Rose Trust信託,另設立博物館繼續研究與保存工作。

英國是海權國家,保存不少船艦,例如倫敦泰晤士河就有兩艘船艦博物館,一艘是 Wellington 號醫療船,另一艘是Belfast 號巡洋艦。醫療船由Wellington Trust 信託保存維護。 在此歷史碼頭區見証了「文化資產是門好生意」──遊客可在個別景點單獨買票,也可購買32英鎊的年票(非捐款),一年內隨時進出。它更異業結合,火車站的另一邊就是 英國三大outlet之一的 Gunwharf Quays,兩邊相互加持。連火車站的站牌都明寫著「名牌低價之家」。

Portsmouth Harbort歷史碼頭區平面圖。攝影:王俊秀。

這次參訪重點為Mary Rose,該船曾作為亨利八世的旗艦,卻在1545年7月19日在亨利八世校閱時沈下,1965年由Alexander McKee 發起本計畫,經多年研究考據,於1979年到1982年間派水下考古學家與潛水夫下水探測,並以化學噴劑處理水中保存作業,前後28000 次潛水。1982年正式打撈作業,共尋獲19000件物件,包括船板。

2013年5月以2400萬英磅成立博物館,除了信託捐贈、小額募款外,英國樂透基金捐了有史以來最大筆的6000萬英磅支持,台灣的樂透盈餘都用在社會,但英國有一定比率(至少5%)固定用在文化與生態上,包括購買野地,作為野生動物保育。

這個獨特的博物館得獎多次,不但因為它擁有世界上唯一的16世紀戰艦,而且館內最大空間就是給了戰艦重組,其作業每天正在進行中,成為活的博物館。另外其使用各種科學的保存、再現過程更是精彩,例如重現當時船上的船長、船員、廚師臉孔。

Rose Mary博物館。攝影:王俊秀。

信託名人故居  自己的故事自己說

INTO與NT倫敦區合署辦公的建築。攝影:王俊秀。

INTO與NT倫敦區合署辦公的建築。攝影:王俊秀。

英國國民託在1937年經修正為專法後,國民信託在文化與生態資產成為 「for everyone, for ever」的公共財,1895年以來已累積了相當多的各類公共財,甚至包括火車、古書籍、奧斯卡獎杯等。更因為信託與維護許多名人故居,也成為博物館認證單位,旗下擁有140多間博物館。

國民信託(NT)共分九區,包括威爾斯與北愛(蘇格蘭另有獨立的組織),倫敦是其中一區,INTO與倫敦區辦公室合署辦公。 公民記者透過INTO(國際國民信託組織)執行秘書的安排,非正示訪問了國民信託倫敦辦公室,該組織習慣上會找潛在文化資產作為辦公室,一面維修,未來也透過信託成為公共財。

辦公室位於離維多利亞車站步行三分鐘的地方,為連棟房子中的一間,前面就是Grosvenor Gardens(Eaton Square 的主要開發者,為西敏第六代公爵,後代還住在100 號),斜對面即為白金漢宮的馬房,附近也是大使館區。

許多工作同仁都在忙劍橋大會的事,因此並未約見特定對象,與在場的同仁聊一下現況,並請教他倫敦地區的國民信託資產,本來有十處,最近與文化資產保護的夥伴單位合作,有12處也納入NT參觀名錄內。在一樓接待處有一幅油畫最有趣,它把NT重要的文化資產集中一起合成,畫得很像一處海邊城市。也因此探查了最近一處走路可達的信託資產:Tomas Carlyle故居。NT號稱:每30公里,就會有一處信託資產。離開前還獲贈了一本2015的手冊,包括了所有信託的文化與生態公共財。

Carlyle夫婦故居。攝影:王俊秀。

Carlyle夫婦故居。攝影:王俊秀。

從NT辦公室出來,左轉進Eaton廣場街,一直走到Sloane Square 地鐵站,約40分鐘,找到了Tomas Carlyle(1795-1881)及夫人Jane Welsh 故居,他是蘇格蘭籍作家、歷史學家、評論家,為維多力亞時期很具影響力的人物,兩夫婦皆為當時代的名人。主要著作為1837年出版的《法國大革命史》,他曾說「歷史無它,就是偉人的傳記」。因為這本著作,狄更斯(Charles Dickens)自稱受其啟發,而在1859年出版了名著《雙城記》,留下「這是一個光明的時代,但也是一個黑暗的時代」的明言。

這個房子由Carlyle夫婦又1834年開始居住,直到1881年Carlyle過世,1895年就被保存成為文化資產。名人故居不能只有外殼,更應該有文物,在此方面,英國NT為高手,從修NT法,內外一起信託,到建力保存契約制度等。

Carlyle故居依據考證,儘可能保存原狀,例如三樓的書房,連桌子也是當時的,位置也一樣。參觀現場時,就彷彿他正扶案書寫,「音容宛在」。解說資料採用故事敘述,例如一張長沙發,夫人一看喜歡就買,後來引起兩夫婦為此激烈爭吵、小狗埋在花園的角落、為防小偷所裝設的廚房鐵窗等。換言之,整個房子充滿了故事,有些材料居然來自夫婦的通信,特別是Carlyle夫人Jane 共寫了 9000 封信,後來出版,讓夫婦都成為名人。

如果你是NT會員,可以參觀免費,否則票價5.5英磅。

今天的劍橋  很「國民信託」

每兩年一次的世界國民信託大會終於回到創始國英國,並在有800年歷史的劍橋大學舉行。來自65個國家的參加者分住在最貴族的國王學院(1441年設立)以及最年輕的羅賓森學院(1979年設立)。劍橋作為歷史名城與學術重鎮,Town and Gown(市鎮與學士袍)的關係起起落落,直到31個學院與社區建立互利共生的模式,例如市長就職在劍橋大學的Great Mary 教堂,Town and Gown成為城市路跑的名稱等。

很「哈利波特」的大會用餐處。攝影:王俊秀。

INTO與NT倫敦區合署辦公的建築。攝影:王俊秀。

住在國王學院的參加者,還體會了住宿學院的感覺,特別在Wilkins Hall用早餐時,很「哈利波特」。

這個學院餐廳與在哈利波特魔法學院出現的牛津大學餐廳很類似,到如今,每個學期舉行共膳時(feasts)時,還維持了當年High Table Dinner 的儀式。這個餐廳設計於1820年代,是隨著喬治四世繼續哥德式學院擴建時加入。特別在宗教控制漸漸鬆綁後,一起共膳取代參加教會成為學院主要活動。

過了下午五時,學院關閉,只有學生與住宿者有鑰匙可以進出,不過拿著鑰匙開著如古堡的學院大門,其實場面很搞笑。五時後遊客散去,我們奢侈的擁有如徐志摩所說的康橋、康河及整片草地。原來,與偉大心靈的對話是可能的。

國民信託大會使用了音樂廳開場,台灣除了兩個正式會員的代表外,還有社區大學的參加者,算是陣容不小。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積極爭取提名,為為新一屆的執行委員,連帶著新任會長與秘書長也一併選出,展開新的一頁,新任女會長由前英國國民信托會長接任。

劍橋大學,2015 INTO年會所在地。攝影:王俊秀。

劍橋大學,2015 INTO年會所在地。攝影:王俊秀。

劍橋屬於國民信托的東英格蘭區,該區共有43個NT文化與生態公共財,劍橋附近有五處。因之,大會第二天行程是現地參訪、現地討論。

首先參訪有98英畝大的Anglesey Abbey與花園,由家庭因在美國石油致富的Huttleston Broughton(被稱為 Lord Fairhaven:1896-1966) 於1926年購買,開始經營花園、購買藝術品、名畫、名車、遊艇等,在1944年捐贈給國民信託。其中一幅畫描繪1215年英國約翰王簽署《大憲章》(Magna Carta)的場景,而今年正是號稱改變世界的大憲章800週年,因此,國民信託也配合辦理相關紀念活動。

參加者就在掛著該畫的畫廊開會討論有關「有形中的無形」資產、「現代中的過去」等議題,並見證了國民信託如何經營地產地銷的餐廳、紀念品店、二手書店。

特別的是,因應NT推動的野孩子運動,這裡免費提供12歲以下的兒童一本:11又4/3歲以前要作的50件事,第一件就是爬樹,其它還有賞鳥、滾下山波、海中游泳、遠騎單車、行走自然等。

Wicken Fen 自然保育區。攝影:王俊秀。

Wicken Fen 自然保育區。攝影:王俊秀。

接著參訪750英畝的 Wicken Fen 自然保育區,這裡是9000種生物的家,早於1899年(也就是英國國國民信託成立之後的第四年)就已信託。在解說中心與導覽沿路有很熱烈的討論,包括與社區的合作、在地化策略與志工、農業生態化、人與生物的共棲等議題。

在此得知國民信託已為下一個一百年立下宏願,企圖擴大至53平方公里的自然保育區,並將向劍橋方向擴大連接,讓人類身處在大自然中。

人民財團再出發

英國國民信託作為主辦團體,積極展示自1895年成立以來的成果,接下來參訪劍橋附近的皇家劇院、Ickworth以及 Wimpole Hall。

這幢皇家劇院(Theatre Royal, Bury St Edmunds)為全英國八家一級古蹟劇院中之一,而且是僅存仍繼續營運者。這個劇院在1820年前後啟用,後來競爭不過電影院關門休業,被Greene King 啤酒廠買去,劇院成為啤酒廠。1960年代,在地人士募款3.7萬英鎊來修復劇院,1965年再重出江湖。

十年後的1975,該劇院信託給國民信託組織999年。之後培力以同名成立的劇院管理公司來持續經營,2005年再以530萬英磅展開修復工作,企圖恢復1819年時的原貌,包括二三樓後方的包廂。有趣的是,曾是房東的啤酒廠仍在劇院對面經營,並設一間小型博物館,用啤酒文化呼應劇院文化。

Ickworth園區是Hervey家族在750年前,由授權設立鹿公園起,持續經營(包括購買藝術品、銀器等)。園區面積為1800英畝。這個家族除了繼承Bristol 侯爵的稱號,還有擔任主教者,其中的城堡乃成為地位、權力展現的陳列場。該家族最後家到中落,侯爵吸毒、涉入謀殺案而入獄者有之;第七位侯爵(1954-1999)於1996年時將租約賣給國民信託。

園區東西兩翼分別改成旅館與遊客中心、餐廳與商店。2005年時用文化資產樂透基金支持的經費從時生活者與工作者研究,也因此完成了僕傭的研究與展示成果。當年Hervey僱用50位管理城堡外的花園、森林、家畜、獵物等。另外Ickworth 園區特別研究並突顯侯爵夫人們的貢獻,她們如何在富裕生活之餘,提昇藝術與文化品味,並添加特色收藏,例如扇子。

Wimpole園區又是另一位Hardwicke 伯爵家族的故事(1740~),除了主屋大房子外,面積廣達12平方公里,包括公園與耕地,目前契作350英畝,採行有機耕作。

Wimpole園區。攝影:王俊秀。

Wimpole園區。攝影:王俊秀。

主屋前2.5 英哩的景觀大道,成為本園區的代表作,甚至比主屋的影響還大。許多當時最有名的建築師與景觀設計師先後參與了該園區的改裝工作,例如John Soane (1753~1837),也改裝花房。該家族大力支持農業,率先成立號稱模範家族農場,供其它人參考而模仿。更成立了Rare Animals Trust,專門培養稀有的動物與家畜,該農場採用自給自主的模式,因此養的個種家畜,也用於食物。 最後一位屋主為外交官George Louis St Clair Bambridge(1892~1943)與夫人 Elsie Kipling(1907年諾貝爾文學獎,名作家Rudyard Kipling的女兒),在1976年交給國民信託。

藉著工作假期與志工,這裡連花園都是由附進居民認養維護,也規劃了許多體驗活動,例如動物餵食、五公里慢跑、農場音樂會等。

當天晚上,持續白天參訪的議題,移師到全聖教堂(在基督學院的正對面)展開辯論,果真很劍橋大學,辯論一向是學院的傳統。這個教堂已不再有宗教用途,而由教堂保存信託(CCT)維護,作為終生學習中心。CCT在全英國已保存了330 座教堂,移作社區學習之用。

在信託的故居  與披頭四心靈相會

英國國民信託擁有不少名人故居,包括彼得兔作者波特小姐等,但知名度最高的應該是在利物浦──披頭四兩位成員,約翰藍儂及保羅麥卡尼的故居,而保羅麥卡尼本人仍健在,成為國民信託公共財中的唯一。

約翰藍儂故居。攝影:王俊秀。 保羅麥卡尼故居。照片提供:王俊秀。

兩處故居為約翰藍儂幼時居所Mendips與保羅麥卡尼的居所Forthlin 20號。兩家其實相距不到一英哩,但卻是兩個階級不同的住宅區,後者為中產階級,前者則為勞工與中下層階級,其中一個差別為Mendips 為地區名(後來有了住址251 Menlove Avenue),Forthlin為街道名還有門牌號碼。

Mendips住宅區建於1933年,是約翰藍儂5~23歲(1945~1963)與姑姑Mimi一起生活時的居所,約翰自稱1956年受到貓王「傷心旅店」一曲的啟發後,促發其對音樂的熱誠。後來他與保羅一起的創作曲:Please Please Me,就在Mimi姑姑房間中產生,該曲後來成為英國單曲排排行冠軍。

另一首針對附近救世軍兒童之家的作曲:Strawberry Field以及One after 909 也在此創作,披頭四成軍前後常在此練習,之前團名為採石工人(Quarryman)。

約翰藍儂於1980年12月8日在紐約住所前被槍殺身亡,紀念20週年的2000年12月8日,英國文化資產組織(English Heritage)為該住宅頒發藍牌。2002年約翰藍儂夫人、反戰與音樂夥伴小野洋子以15萬英磅買下,捐給國民信託,並整理成1950~1960年代當時的場景。

2003年3月29日,故居正式對外公開。他們的愛好和平的願望也繼續在Albert Dock 附近的大轉輪廣場上以「和平與合協」的雕像展現。

保羅家庭於1955年搬到現址:Forthlin 20號,家中成員與親戚多人從事音樂工作,1957年加入採石工人與約翰相見,開啟了披頭四的時代。

可以說 ,Forthlin 20號才是披頭四誕生的地方。保羅乘隙Lonnie Donegan 的Skiffle 風:讓爵士樂吵一些,讓搖滾樂輕一些,更讓勞工階級的年輕人用便宜的樂器也可以玩音樂。

這個房子的男主人整天出外工作,下午下課後是一個屬於他們的創作基地,陸續創作出Love Me Do、I Saw Her Standing There等音樂,另外還有幾首有地緣關係的音樂,如 Penny Lane 、When I am Sixty-four等。Love Me Do創作於1957年,單曲發行於1962年,當年聖誕節時,全英排行第17,披頭四瘋狂(Beatlemania)即將席捲全世界。另外一個地方為洞窟俱樂部(Cavern Club),是披頭四正式1961年出道的演出所在,在馬修街上。

1995年國民信託購得20號的房屋,並也獲得樂透文化資產基金的支持,減法整修恢復當年生活場景。 國民信託將這個兩個點整合對外開放,只接受網路報名,看季節不同,每天若干梯次,由15人座的國民信託巴士接送,進入房子現場導覽。

由於國民信託主張內外都要信託,而且想盡辦法恢復原狀,因此內部有許多原來文物,再經導覽解說,讓遊客很有感,參加者有一半都是國民信託的會員。

移動的文化資產  老公車新上路

英國除了規模最大的NT之外,還有許多本地的信託,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民間文化與生態資產守護網。當然半官方的English Heritage(EH)以及「樂透資產基金」,也長期合作,例如包括共同舉辦「資產公開日」(HOD,Heritage Open Days)。

所謂HOD是呼應「歐洲資產日」,由市民信託(CT,Civic Trust) 始自1994年,已成為英國最大的文化資產開放活動,在這些日子,每個參加單位開放自己的一些或全部文化資產,讓民眾免費參訪。

今年的HOD 時間為9月10~13日,由國民信託作為平台在利物浦舉辦,在Albert Dock(2004年UNESCO世界文化遺產)結合海盜節元素,鼓勵民眾與遊客來免費參訪。

不過最特別的是老公車新上路,由在地的Merseyside Transportation Trust (MTT)主辦,Merseyside是包括利物浦在內的都會區名稱,有645平方公里,代表公車也連結城鄉。

利物浦街頭,老公車新上路。攝影:王俊秀。

1999年成立的MTT就是專門保存老公車的民間信託組織,公車營運公司從LCPT(利物浦乘客交通公司)的路面電車(1897)轉至公車(1910),直到1969再由MPTE(Merseyside 乘客交通執行公司)接手,1986年再由 Merseybus 到現在。

MTT成立之後,陸續收藏保存30輛各年代的公車,經過維修整裝之後,於2006年首次舉辦Liverpool Running Day ,由於是許多民眾過去上學、上班的生活記憶,因此引起很大的回響,之後每年舉辦。

MTT印製了手冊來義賣,除了說明有那些老公車上路外,也說明了目前正在整修保存的老公車:1955年的Alexander 車體、Leyland PD2/20 L161(RKC262),以用來吸引會員與小額捐款參加保存維修的工作,因此可以看到乘客下車時都會捐款抵車資。

MTT 一共出動十輛老公車,最老的為1953年的A36路雙層公車。筆者看好時間表,在指定的四個站上車,包括Albert Dock、南利物浦公車總站、Speke Hall 以及 Penny Lane(披頭四的歌曲)。在街頭看到老公車出現,讓人驚豔不已,可稱之為「會移動的文化資產」。也發現英國有許多老公車迷,規劃好搭不同的老公車,到站下車便照像留念,成為另一文化景象。

捐款支持環境資訊中心,加入打造優質環境媒體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