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連襲台的蘇迪勒、杜鵑颱風,共造成農業損失達46億元。其實《農業發展條例》早已要求政府辦理農業保險,遲至今日,首張農業產物保單終於成形,以高接梨為對象,預計10月通過金管會審查,11月誕生。
今年蘇迪勒風災,香蕉損失嚴重(示意圖)。攝影:廖靜蕙
風災重創糧食生產與供給,生產者和納稅人也承受極大的損失。每年逾百億以上,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學者統計,過去8年農業災損(含設施)共1227億元,農委會補助農民損失之金額共210億元, 約佔損失的1~2成,農民須自行承擔大部分損失。
農委會輔導處副處長周若男強調,農委會補貼是因為農民收入比較低,目的是協助農民盡速復建、復耕,而非補償農民的損失,農民以及社會大眾應意識到這點。
試辦三年 政府補助1/3保費
台灣原為易受災區,在極端氣候常態化的情況下,農業保險尤其針對農產作物的保險確實有其必要性。依據《農業發展條例》第58條「為安定農民收入,穩定農村社會,促進農業資源之充分利用,政府應舉辦農業保險」,在農業保險法未制定前,中央主管機關可以訂定辦法,委託農民團體試辦農業保險,由經營同類業務之全體農民參加;而且政府應予獎勵與協助。
極端氣候不但代表降雨量集中、加劇災情,久旱也考驗環境治理能力。2014年下半年大旱,讓民眾意識到除了防洪,抗旱更是大學問。
在立法院敦促下,農委會透過與農民團體協商,提出水稻、高接梨、芒果、甜柿、巨峰葡萄、木瓜、桶柑、釋迦、文旦柚、蓮霧等10項作物。周若男解釋,台灣的水果屬於高經濟作物,考慮到一旦風災造成的損害很大,也影響農民生計。去年10月,農委會函請產物保險商業公會轉知會員,鼓勵開發農作物保險保單,第一張保單以高接梨為投保對象,採商業保險模式試辦,由民間產物保險公司設計保險商品。
農委會規劃試辦3年,並提供投保農民1/3保費補助,從2016年開始編列預算;至於保單通路,正積極與農會等農民團體研議。
此次保單仍採取傳統「實損實賠」以及「類指數」理賠,以寒害為高接梨理賠項目,由政府協助勘災,若符合政府補貼條件,就啟動理賠機制。初步規劃「梨穗」每公頃理賠金額為6萬,「果實」9萬。
政府若未主導 對再保業者誘因小
至於「農業保險法」何時立法?對於農產作物採取強制或鼓勵投保?保險經營模式是政府主導、市場決定,或由委由民間主辦?等等相關規劃,都還是未知數,農委會輔導處表示,需藉由此次保單累積經驗作為立法參考。目前,芒果、水稻也有業者躍躍欲試。
中華民國產物保險商業同業公會秘書林榮宗指出,農作物保險推動,必須完成立法取得法源依據,再搭配完整的配套,才容易成功。「台灣幅員小,每次颱風都會受到波及,風險過於集中,若政府未主導,可能無法吸引國外再保公司的投入。」
另一方面,農民已經習慣過去災後救濟制度,即使政府補貼1/3,農民是否願意自掏腰包負擔保費,也是一項考驗。尤其保險的概念是預先繳費,不只天災,平時風調雨順也必須繳一筆費用。
但是,無論是農民或社會大眾都必須意識到氣候變遷的挑戰,只會越來越嚴峻,而政府的救助力量有限;周若男說,保險機制是集合大家的力量來分攤經營的風險、度過危機,獲得的理賠也比政府的現金救助多,農民可依投保的比例領回70~90%不等的理賠金,復耕以及生計都有保障。
※ 附錄:蘇迪勒與杜鵑農損數據
蘇迪勒颱風:根據農委會統計分析,農林漁牧業產物及民間設施估計損失計35億8423萬元;農業損失26億7706萬元,漁業及林業1億6503萬元,民間設施損失7億4214萬。
受損作物主要為香蕉,被害面積6146公頃,損失金額5億555萬7千元,次為番石榴、竹筍、木瓜、文旦柚等。
杜鵑颱風:杜鵑颱風造成農林漁牧業產物及民間設施估計損失合計10億7603萬元,農產損失8億9068萬,民間設施損失1億8536萬。
農林漁牧業產物方面,農產損失7億7407萬元,其餘畜產、漁業及林業1億1661萬元;受損作物主要為二期水稻(1萬2340公頃)損失金額2億665萬元,其次分別為巨峰葡萄、香蕉、牧草及百香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