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報一週:芽孢桿菌拯救番茄草莓絕症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農報一週:芽孢桿菌拯救番茄草莓絕症

2015年10月26日
新聞整理:柴幗馨、張瑞玶、陳思昀(科技農報)

※ 農業是人與環境的科學,各種農業操作其實都會對原始環境造成一些衝擊。二次大戰之後,農藥被廣泛運用在農業中,雖然讓作物的產量增加,卻也帶來生態的浩劫。特別是著名的DTT落葉劑,這種有機合成殺蟲劑不但影響環境中的鳥類,長期接觸更會增加人類生殖系統的風險。有鑑於此,近年來越來越多農業公司的研發目標,不再是傳統的化學農藥,而是生物性農藥。利用蘇力菌、放線菌、或是本週新聞的芽孢桿菌,將這些菌種施用於田間,可以增加植物對病蟲害的抵抗力,讓減少病蟲害的損失。

政策科技篇

農業科技政策大代誌。圖片來源:科技農報

1.不再靠天吃飯 台植物工廠正夯

以LED光源技術結合「植物工廠」的精緻農業風潮正興起,所謂的「植物工廠」,是指在高技術光源調整,不受外在氣候環境影響,以設施控制光線、濕度、二氧化碳濃度、養分等生長環境,全年無休、可有計畫地生產各式蔬菜及藥用植物,就如同工業工廠一般控制生產數量。植物工廠除了靠LED燈的光源外,在電能上往往結合太陽光電架構綠色新農棚的概念,並進一步設計出整體生態環境,創造出魚菜共生系統的綜合型植物工廠。整體而論,植物工廠改變了傳統的農業模式,是可以被期待的產業,但是,成本、作物種類選擇是現今面臨的課題。2015/10/18中央社

2.禽農注意!明年4月起養500隻禽就須登記

為落實畜牧場管理制度,防範禽流感傳播,農委會動植物防檢局公告修正相關規定,明年4月30日起,養禽場應辦理牧場登記的數量下限將調降,養500隻就要登記。防檢局局長張淑賢表示,明年4月底起,只要飼養500隻以上的養禽場,都要向所轄縣、市政府申辦畜牧場登記證;未達500隻的禽場,地方政府也應普查,並辦理登錄造冊納管,依防檢局公告的「H5、H7亞型家禽流行性感冒防治措施」,輔導業者落實各項生物安全措施。2015/10/19中央社

3.農業生技園區擴大規模 2019年營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9日指出,屏東農業生技園區第一階段土地利用率已達9成,預估2018年產值將達到新台幣180億;為進一步擴大營運規模,第二階段「屏東農業生技園區擴充計劃」環評初審已通過,預估將花35億,並於2019年營運。國發會副主委黃萬翔指出,園區2014年產值僅42.5億,2018年產值將達到180億,投資額也倍增,顯示農業園區產值成長相當快速。農委會也強調,第二階段將強化倉儲物流區及建設產業人才培育中心,培育優秀農企業人才。2015/10/19中央廣播電台

4.農機具不用買 圖書館可租借?

住在關西的羅文蔚曾以餐廳為業,為穩定食材來源,自行下田耕作,因此添購不少農機設備,如今事業轉型,多數工具閒置無用,讓他開始思考是否能成立「工具圖書館」,讓無力購置農機的小農可以租用,也能發揮早期農村的互助精神,實現共享經濟。然而此租借想法,反應熱烈卻得來完全相反的評價。透過網路平台,就可知道還有哪些工具可以借,但也只有青年農民熟悉網路操作,傳統農民對網路仍相當陌生。同時,互助會的成員也不能住得太遠。羅文蔚現階段先以自己居住的社區為「實驗所」,預計年底時會先開放自有的廚房、製冰機等簡單農產品加工廠,供社區、民眾、鄰近農民、學校使用,同時他也上募資平台擴展資源,希望摸索共享經濟的可能性。2015/10/17上下游新聞市集

5.植物界的表飛鳴 生物農藥新星—芽孢桿菌

全世界環保意識抬頭,台灣農政單位近年陸續研發出對付番茄絕症「青枯病」、草莓絕症「灰黴病」的生物農藥,主要成分是「液化澱粉芽孢桿菌」。芽孢桿菌擅長殺死壞蟲和疾病、讓土壤更肥沃、幫助植物生得快又好,還能加進雞、豬、魚的飼料中,提高抵抗力,甚至可當成清潔劑分解油污。然而芽孢桿菌剋很多菌,但單一效果卻不比化學農藥好,也不像「蘇力菌」,專一性高、效果好。農委會藥物毒物所副研究員謝奉家表示,希望研究單位扮演領頭羊,一方面是利用同一種菌,開發出多功能產品,一方面是針對單一病蟲害,研究出更多可用的菌,讓農民可以替換使用,且能吸引更多廠商投入,降低成本。2015/10/23上下游新聞市集

6.水稻二化螟性費洛蒙推廣示範 農民參與熱烈

台中市政府農業局日前在外埔區辦理「水稻二化螟防治宣導暨田間示範觀摩會」,由農業專家洪巧珍博士教導農民性費洛蒙等非農藥防治資材的防治原理及觀念,並讓農民參觀農田懸掛水稻二化螟誘殺器懸掛方式,也進行二化螟誘殺盒組裝教學,透過田間實際應用,讓農民認識性費洛蒙專一性確有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吸引140多位農民參加,反應熱烈。農業局張王俊雄說,盼藉此活動推廣非農藥資材防治,提高農業生產品質。2015/10/22台灣好新聞

食安生活篇

農業食安大代誌。圖片來源:科技農報

1.大林鮮綠筍調理包 甜嫩吃得到

「烏殼綠」鮮綠筍是嘉義縣大林鎮特產,為調節產季,並增加附加價值,大林鎮農會研發鮮綠筍即食品,17日推出「鮮筍滷肉」和「鮮筍湯」2款真空包產品,以方便快速的烹調策略搶攻家庭主婦、外食族的荷包和味蕾。供銷部主任黃世岳說,筍子真空包經高溫、高壓真空處理後,能保留筍子原有的鮮甜滋味,且調理步驟簡單,只要熱開水加熱,就能輕鬆上菜,一包1人吃或2人吃都剛剛好,符合速食時代的飲食風氣。2015/10/18中國時報

2.復育小眼花簾蛤 松柏漁港放流

台中海域「小眼花簾蛤」(赤嘴)數量銳減,市府近年推動「小眼花簾蛤」復育,去年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培育成功,17日在大甲松柏漁港海域放流百萬顆蛤苗,盼與漁民共同維護,讓松柏港的水產資源更豐富。農業局指出,近年與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合作,歷經八次培育,最後兩次才成功。此次在潮間帶復育100萬顆小眼花簾蛤種苗,由市府提供在地原生種貝,交由水產試驗所培育與繁殖,將種苗放流回歸原生地繼續生長,目前全國僅台中市府進行復育。為讓復育的小眼花簾蛤種苗能順利成長,呼籲民眾勿採捕未達兩公分幼蛤。2015/10/18自由時報

3.青年投入農業創新 吃在地最好

農委會週末23到25日將在花博舉辦「鮮享在地,食在安心」農產特展,共計 6大場區,包含「主題區」、「各類農產展區」、「米食製品PK創意大賽暨成果展示區」、「安全農產品展售區」、「大會活動舞台區」及「生活體驗DIY區」等。除可買新鮮、無毒、有機農產,還有新品種苦瓜及新推出的加氣蜂蜜汁。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表示,看著青農投入農業的作業模式,導入科技、創新與友善耕作,台灣農產未來要迎戰談判加入TPP,一方面透過青農的新作為讓產業升級,一面要調整作物生產配比,也需要推廣在地消費支持,他深信農產還是吃在地的最好。2015/10/19中央社

4.推廣大閘蟹養殖 監委憂成生態浩劫

苗栗縣政府於4年前推廣大閘蟹養殖產業,監委江綺雯今天巡察苗栗時指出,大閘蟹在多國都禁止引進,因大閘蟹橫行造成當地原生無脊椎動物滅絕;日前2度風災,一旦外流,恐將影響在地自然生態,讓她十分擔憂且提出質疑;縣府農業處則表示,台灣生態不利大閘蟹繁衍,不會造成生態浩劫。農業處漁業課長許家興也說,縣府引進的大閘蟹種,是農委會漁業署核定認可,漁業署的決策一定經過專業評估,不會影響在地生生態,才會同意。而且大閘蟹屬「大河物種」,生長環境需在流水豐沛的江河,牠才能降海產卵,之後再回溯,以台灣荒溪型溪流,大閘蟹難以繁衍,也因此縣府才引進蟹苗養殖。2015/10/21自由時報

5.原民產銷班獲全國優良獎 花蓮首例

歷經五個月競爭選拔,「花蓮縣玉里鎮稻米產銷班第十三班」從全國6500餘個產銷班中脫穎而出,榮獲「全國優良農業產銷班」殊榮,是花蓮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原住民產銷班。這個產銷班成立不到三年,人數目前為13人,經營面積64.8公頃,成員均為原住民,難得的是其中有七位青年農友返鄉從農。縣府農業處表示,現在透過產地、產期、產量及巿場分析後,經由組織系統及輔導單位的契作方式保價收購稻米,提高農民收入,未來運用德武部落良好的環境條件,朝向「十大績優產銷班」目標邁進。2015/10/20自由時報

6.復耕蔬菜逐漸充裕 調配市場供應

農糧署南區分署表示,杜鵑颱風受損蔬菜產區業逐漸恢復供應,台北果菜市場蔬菜交易量近3日蔬菜平均交易量超過1,500公噸,供應量平穩且充裕,蔬菜價格已自本10月16日平均每公斤53.7元(杜鵑颱風後最高價),逐日回穩至22日41.9元。目前已進入秋冬季節,氣候適合多種蔬菜生長,尤其空心菜、小白菜菜等葉菜類等、絲瓜、胡瓜、花胡瓜等花果類大量採收上市,整體蔬菜交易量平穩且價格將持續回穩,請消費者放心。2015/10/22中央網路報

 

※ 本文轉載自 科技農報

捐款支持環境資訊中心,加入打造優質環境媒體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