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8日
摘錄自2015年10月27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中共積極在南海填海造陸,但學者指出,以台灣為三角形頂點,往馬來半島再往巴布亞紐幾內亞的「珊瑚大三角」,為海洋生物多樣性最高的地方,尤其是南沙群島,因為該地有適合珊瑚礁生存的水質與溫度,應妥善保護。
被視為中共「造島神器」的天鯨號將海沙海水的混合物挖出,就算是硬度極高的花崗岩也可輕易絞碎,並且排放到最遠6公里以外的海域,一小時約可挖出一個足球場大小、0.6公尺深的坑。中共過去宣稱,大陸在南沙造島工程採用「自然仿真」思路,對珊瑚礁生態影響是局部的、暫時的、可控的,也是可恢復的。
但實際上,中共透過絞吸泥船絞碎海底岩石,再噴射到島礁上的吹填工程,會把在海底中的微生物搬移到陸地,可能導致物種滅絕或是遷移,進而使優勢物種發生改變,而自然的擾動,再怎樣也不會把海底40公尺深的東西移到潮間帶來。此舉不只會造成地形跟洋流改變,整個食物鏈也會受影響,短則今年就可看到填海造陸對南沙生態的影響,而恢復期短則3至5年,長則10多年。此外,中國大陸10月中旬在南海舉行華陽礁燈塔和赤瓜礁燈塔竣工發光儀式,也將使海龜受到光害所累,影響他們到此產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