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鯨豚擱淺處理,由周蓮香老師於1994年開啟並建立紀錄,農委會林務局1996年再成立第一個亞洲全國性鯨豚擱淺處理組織。從此,台灣對鯨豚保育意識上漸漸有著明顯認知。
然而,擱淺救援人力與資源仍極匱乏,即使對鯨豚充滿好奇的獸醫,真正踏入又續留鯨豚醫療領域的獸醫師卻鮮少,歸咎於鯨豚獸醫是一項收入不穩定、又具高壓挑戰工作;因此救援人力更仰賴各方熱心志工,相對彰顯志工培訓的重要性。
成功率極低 擱淺鯨豚救不救?
由嘉大獸醫系副教授楊瑋誠領軍嘉義大學研究團隊,與成大王建平教授長期默默救援守護海洋裡的鯨豚。11月1日鯨豚保育志工培訓研習以生動,饒富趣味的模擬互動,指導志工鯨豚擱淺後送治療池醫療照護注意事項。
擱淺鯨豚救援與否的問題一直有著爭議性討論。多數擱淺鯨豚因病情嚴重,復健成功率極低。「擱淺救援成功的定義,不該是鯨豚是否存活,而是對牠了解多少,又對人們影響多少。」楊瑋誠說。
當獸醫接獲擱淺鯨豚通報後,依死亡或活體擱淺選擇不同處理;活體擱淺必須考量鯨豚健康狀況,決定運送出海回放或後送醫療復健。一旦決定後送醫療復健,便展開24小時不眠不休幾近爆肝的人力照護輪戰。
擱淺鯨豚進入救援池注意事項
志工來至四面八方,救援經驗有深有淺,當你是新手志工時,一定要請教現場值班人員以及獸醫,或詢問資深志工,確實瞭解鯨豚情形。因為,進入救援池就開始跟鯨豚有所接觸了,如果不熟悉狀況,對鯨豚或對人都不會有最佳表現。
進入救援池前:
請脫去手錶,戒指,任何會傷及鯨豚的飾物,並剪指甲,避免刮傷鯨豚。切記,要消毒手腳,入池後嚴禁在水池中如廁!
救援池中動作:
接觸鯨豚動作力道不可讓鯨豚感到緊迫,身體齊貼併攏鯨豚身體,但不要死命用力!貼近頭部的志工小心不要壓到鯨豚眼睛。水中移動鯨豚必須緩和順著鯨豚游動習慣,不可快速前後移動造成緊迫。
離開救援池後:
務必先清洗身體再取用食物,當班志工一定要有足夠休息,保持體力。
因為志工協助鯨豚救援池工作,除了輪班紀錄鯨豚狀況,也要協助各項醫療、血檢、餵食;當然也包括環境整理與清潔,所以是耗費體力的工作。另外,負責攝影,拍照記得勿使用閃光燈,以免驚嚇到鯨豚,造成緊迫。
楊瑋誠解說擱淺鯨豚救援醫療治癒後,野放前,如何將鯨豚移放於黑色專用救援布上。攝影:瑭芯。
遇到擱淺鯨豚,先別急著把牠推回海裡
我們每個人到海邊玩耍,都可能遇到擱淺鯨豚,此時,先別急著把牠推回海裡,牠可能因病或受傷而擱淺,所以先確定鯨豚情況,看會不會動,從頭的側面觀查噴氣孔有沒有呼吸,看眼睛是張開或閉著。檢測重點要注意,不要靠近鯨豚尾端兩側,以免被打到。
接著打電話通報擱淺事件,海巡署118專線,不方便打電話,就向最近的海巡安檢站、警察局或縣市政府保育單位請求協助。通報時怎麼描述?交代鯨豚的死活,個體大小,最好拍照攝影存證,尤其是鯨豚頭部及背鰭特寫,有無細長的嘴喙和背鰭大小協助初判鯨豚種類。
海邊活體鯨豚救援「三要四不」擱淺處理要點
當我們判斷是活體擱淺鯨豚,通知並等待救援人員到之前,請遵循「三要四不」:
近年添購的野放設備,楊瑋誠指導如何充氣,掛上勾環以利野放時不至鯨豚受傷。攝影:瑭芯。 |
三要
- 要扶正:將鯨豚身體扶正,背朝上,腹朝下,保持噴氣孔暢通,勿折傷胸鰭,鰭下方挖洞並引水進洞給與保濕,注意湧浪,使鯨豚身體方向與海岸線成垂直減少阻力。
- 要保濕:避免皮膚乾燥要在鯨豚身上澆水,幫牠們身上覆蓋毛巾。眼睛處澆清潔的水,不可用防曬油。而寒冬則需要在身體末端覆蓋濕油布。
- 要記錄呼吸速率和心跳:觀察鯨豚噴氣孔開閉次數。(記錄五分鐘內的呼吸次數)
四不
- 不要讓鯨豚受到風吹日曬
- 不要站在距離鯨豚尾部或頭部太近的地方,避以免不小心被打到。
- 不要推拖拉扯鯨豚胸鰭、尾鰭或頭部,也不要翻滾鯨豚身體。
- 不要喧嘩,鯨豚對聲音敏感性極高,常在人類聽覺下形成噪音緊迫,因此避免碰觸鯨豚身體,減少噪音、隔離群眾。尤其特別敏感的種類如:侏儒抹香鯨、小抹香鯨更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