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來報報】隨土地、四季脈動共生 農青黃俊男護地造食物森林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你來報報】隨土地、四季脈動共生 農青黃俊男護地造食物森林

2015年11月23日
本報2015年11月23日花蓮訊,公民記者謝宗璋報導
專攻生物學出身的青年農夫黃俊男,經營「以時」護地打造食物森林。(攝影:謝宗璋)
專攻生物學出身的青年農夫黃俊男,經營「以時」護地打造食物森林。攝影:謝宗璋

「想有所為而不為,想時時卻以時。」來自南部的青年黃俊男,懷抱農夫夢,今年4月到花蓮落腳,經營一座「以時生態農園」。在望得見太平洋的東海岸,聽得見山羌罵人、黃嘴角鴞夜夜笙歌、山豬低吼,在生態環境豐富的水璉村牛山上,黃俊男選擇順應天時、節令,生活、栽種、採收、釀造與藏種。

良田是前人累積  破壞卻只要一夕

決定不把博士班唸完後,黃俊男就投入職場,第一份工作是在環評公司。期間他調查過許多因為開發案遭受破壞的良田,有感於許多農民對現今「農地非農用」的無奈與憤慨,他說:「一塊農地是前人花費許多心力,不斷耕耘、累積出來的,破壞卻可在一夕之間。」因此投身農業、用己力保護農地的想法在他心中種下。

後來因緣際會,黃俊男擔任台東紅葉部落的駐地計畫研究助理,在兩年的部落生活,借到一塊廢耕多年的土地實踐農夫夢。他以簡易工具整地,種植黃豆、秋葵和玉米,過程中讓他深刻體會到農地得來不易,絕不該輕易破壞。

原以為農夫夢就此展開,結果卻在黃豆採收前一個月,地主因鳳梨價格飆漲,打算收回土地自耕,並請來怪手開入田裡連同作物整平。隔天他發現作物幾乎全毀,只好忍痛盡量搶收未成熟的黃豆。從那一刻起,他期盼擁有屬於自己的耕地。

守護土地  盼推動信託農地概念

然而東部的農地因炒作價格飆漲,讓黃俊男難以實現夢想。後來透過友人,得知有一處位於花蓮水璉的五甲農地求售,實地探勘後發現其地理位置、視野俱佳。黃俊男憂心若淪落商人手裡恐將被大肆開發,興起了推動農地信託的想法。

抱著這樣的想法,黃俊男透過友人的友人引介,認識這塊地如今的買主,在他分享自己想耕作及所堅信的「農地農用」理念後,得到了買主支持。透過合作方式,黃俊男決定利用至少20年的時間來實踐農夫夢,讓這塊土地成為友善環境、永續生產的福地。

位於花蓮縣水璉牛山的「以時生態農園」盛產芭蕉。(攝影:謝宗璋)

位於花蓮縣水璉牛山的「以時生態農園」盛產芭蕉。攝影:謝宗璋。

黃俊男指出,其實很多年輕人想務農,只是在耕者有其田、三七五減租的陰影下,老農寧可讓農地休耕,領休耕補助,也不想麻煩的把地出租。加上農地租金逐年提高、農地炒作,有務農意願的年輕人反而不得其門而入。

因此,他認為保護土地最好的辦法就是信託,但農地信託在台灣因法令規範問題滯礙難行;發動群眾募資的信託也有困難,畢竟等募到足夠資金時,農地可能也已落入投資客手中,或價格可能因炒作而增長。若有越來越多有概念、有能力的人願意先出資,並與有意務農的年輕人合作,落實農地農用,也不失為守護土地的方式。

挑戰賺錢=成功價值觀  自給自足田園夢

「既然來這裡生活,就沒有打算賺大錢,想賺大錢還是到城市投機比較快。」打從想成為農夫以來,「自給自足」就是黃俊男理想的生活型態。

「貨幣的價值是誰訂的?為什麼以前陽春麵一碗20元還附滷蛋,現在40元還不一定吃得到,加滷蛋還要加10元?」黃俊男表示,大多數人們朝夕賣命工作賺錢,但薪水總趕不上物價上漲。

「把追求不知道是誰定下來的價值當成成功,讓我覺得惶恐」黃俊男說,從事農業是對當今社會的反思,既然不認同這個遊戲規則,就選擇不繼續玩下去。因為成功不該被窄化成只有賺錢,認真生活、專注於自己熱愛的事情上,其實也是成功。

「我們對大自然其實是掠奪的,尤其現在的農業就是掠奪式的。」他說,農業蘊含許多與天地共存的古老智慧,可惜現在農業捨棄這些,交給農藥商、肥料商、農會運作,農夫噴灑農藥、化肥,追求大量生產;把土地交給投資客炒作、當商品買賣,「我們與土地的連結變淺薄了,就疏離、傷害土地。」

黃俊男以自身經歷為例說明,他曾到有「有機認證」農友的農地幫忙,卻看見對土地極不友善的耕作方式。為追求產量與營收,農友請來怪手剷平三甲山坡地、砍除所有植物,並粗暴刨除肥沃的表土,下很重的肥料、大規模種植高麗菜。黃俊男認為,有機應是蘊含永續以及友善的耕作方式,而這樣的有機「認證」,其實一點也不有機,是在傷害土地。「願意做有機是好的,但與土地建立親密連結才是最重要的。」黃俊男說。

「一個生態豐富的地方,基本上就有滋養大地及農作的本能。」主修生物學出身的黃俊男認為,低限度使用土地,就是照顧土地的最好方法。他說:「既然有這緣份照顧這塊土地,我就要用自己能照顧的方式去照顧,不需任何農法與認證。」

主修生物學出身的黃俊男認為,低限度使用土地,就是照顧土地的最好方法。(攝影:謝宗璋)

主修生物學出身的黃俊男認為,低限度使用土地,就是照顧土地的最好方法。攝影:謝宗璋。

「山豬無償替我翻土」  不下藥不施肥的黃氏農作學

「以時生態農園」座擁花蓮縣壽豐鄉視野極佳、環境清幽的水璉牛山上。五甲農地中,大面積的芭蕉園林,是前地主所留下來的,供他維持生計,也藉此認識這裡的「山大王」。

他說,山豬經常造訪,總帶來驚人的能力使高大的芭蕉樹倒臥,甚至啃食芭蕉嫩心及生澀的果實,也會隨意翻動壤土,尋覓昆蟲與蚯蚓。「這對一般農人來說是農損,因此他們選擇與山豬為敵。」但他並不以為意,「我選擇以最低限度管理這片山林,與大自然和諧共生,你看山豬還會無償替你翻土。」

黃俊男將農場命名為「以時」,取自張衡《東京賦》:「取之以道,用之以時」,實有提醒自己萬物皆有時,務必依照時令生活與耕作。以友善生態的農耕、與萬物永續共存的精神,不下藥也不施肥,不急著催促作物長大,以最少干擾來管理田地,「當你好好照顧土地,土地也會好好照顧我們。」他這麼深信,就像佳美的醞釀需要時間等待。

黃俊男的以時農園,常可見山豬來啃食芭蕉嫩心及生澀的果實。攝影:黃俊男。

黃俊男的以時農園,常可見山豬來啃食芭蕉嫩心及生澀的果實。攝影:黃俊男。

芭蕉、雜草成主角?  要打造食物森林做教育基地

田園位於較高山坡地上,水源供給不穩,造成灌溉不易。尤其在花蓮夏季時,除了已經生長的果樹外,幾乎無法栽種任何樹苗或短期作物。所以他就不除草,以草生栽培法,將草作為覆蓋保持壤土濕潤。而經過今年颱風的洗禮,這些雜草也庇護了他今年夏初栽下的洛神花。「我還在學習與草做朋友,我常跟朋友開玩笑,我的農場裡有兩種作物,一種是芭蕉,另一種就是雜草。」

黃俊男的以時農田,整出了一片菜圃。攝影:黃俊男。

黃俊男的以時農田,整出了一片菜圃。攝影:黃俊男。

未來黃俊男將保留一至二甲土地,其他土地則低限度的種植多樣的果樹,並選擇保留或栽植本土的誘鳥及誘蝶植物以及林木,打造不只是生產糧食也是眾多生物棲息覓食的「食物森林」,發展成為一個結合生態、環境的食農教育中心。

「我認為當有一個好的環境,它就會建立好的生態系統,因此便就能培養出好的作物,我們才能夠吃得健康。」與其稱呼黃俊男為拓荒者,他更像是一位守護者,持續默默耕耘、守候著這座食物森林。

以草生栽培法種植洛神花。(攝影:謝宗璋)

未來黃俊男將保留一至二甲土地,種植一年四季都有出產的果樹,打造「食物森林」。圖為以草生栽培法種植洛神花。攝影:謝宗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