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中國電子商務 農產外銷開新路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結合中國電子商務 農產外銷開新路

2015年11月30日
摘錄自2015年11月28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中國大陸跨境電子商務尋找台灣特產上架銷售;農委會密切觀察PayEasy與天貓國際合作售米案例,確認新商務模式中,台灣農產加工品、米與茶葉等將可不經貿易談判,拓展外銷商機。

PayEasy與天貓國際合作銷售台灣米的案例受關注,一開始是因為米是主要糧食,出口除需取得出口許可,總量也必須控管,以免危及國家糧食安全。

而據農委會農糧署表示,全國水稻栽種面積27萬公頃,年產130萬公噸糙米,政府設定每年糙米外銷量上限為10萬公噸。現況每年外銷白米量約4000、5000公噸,換算回糙米約6000公噸,主要外銷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加拿大及美國,離規定量還有一段距離。

PayEasy副總經理陳中興並說,若消費者網購單筆產品應納稅額在人民幣50元以下,還可免繳;換言之,當所買商品是人民幣100元,本應扣稅人民幣10元,可免除;若買價是人民幣500元,則需繳人民幣50元。

他說明,對中國大陸官方來說,發展跨境電商,可讓陸客購買海外商品的驚人消費「課得到稅」。

陳中興也說,除了米,目前上架銷售的台灣農特產還有茶,當然台灣非經低溫配送的米、茶及加工產品,例如鳳梨酥、酵素等,都可經由跨境電商平台,被龐大的中國內需市場認識、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