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1連線】環團緊盯談判情勢:「巴黎協議應更具雄心」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COP21連線】環團緊盯談判情勢:「巴黎協議應更具雄心」

2015年12月03日
本報2015年12月3日巴黎訊,特約記者賴慧玲報導

每年一度的氣候變遷圍爐談判在巴黎正式展開,各國談判代表磨槍上陣,公民團體也在場內外緊盯談判情勢。儘管原訂11月29日上場的民間大遊行因日前巴黎恐怖攻擊事件被迫取消,但大會現場內的公民行動不打烊。

由左至右:主持人、杜托特、普尼亞、古伊燕

由左至右:主持人、杜托特、普尼亞、古伊燕。攝影:賴慧玲。

正式談判即將起跑 環團呼籲氣候協議應具雄心

大會開幕當日,全球氣候行動網絡 (Climate Action Network) 邀請南亞、非洲、拉丁美洲區域代表召開周邊會議,呼籲氣候談判應提出更具雄心的氣候減緩和調適機制,納入巴黎協議核心。

全球氣候行動網絡政策聯絡員 (Policy Officer) 莉納·德芭 (Lina Dabbagh) 30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該組織對於巴黎氣候會議的首要期許,是設定長期的減緩 (mitigation) 目標,包括在2050年淘汰化石燃料,並向全球釋放走向永續未來的明確訊息。

要達到這個願景,全球氣候行動網絡呼籲在本次巴黎協議中納入「巴黎雄心機制」(Paris Ambition Mechanism),每五年針對減緩承諾、氣候融資和調適行動進行評估循環,並在下個新循環提高目標、擴大規模。

德芭解釋,這個機制應包含三個主要元素。首先,是匯集各國減碳承諾與目標,根據最新科學研究進行符合「公平性 (equity)」的分析架構加以評量,公平性指標包括適當性 (adequacy)、減碳責任 (responsibility)、能力 (capability)、發展與調適需求 (development need and adaptation need)。除了評量減碳承諾之外,由已開發國家或其他能力較高的國家提供的氣候融資,也應納入五年評估循環。

第二個主要元素,則是要將適當的氣候融資提供給發展中國家,協助其落實減碳潛力。根據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 (UNFCCC) 的綜合分析,1/4 的國家自訂預期減碳貢獻是「有條件」實施。常見的條件之一,就是要有國際資金挹注,才會開始行動。

全球氣候行動網絡認為,透過公開透明的流程、有效率地媒合氣候融資、並且在減緩與調適資金的分配上達成平衡,是協助開發中國家發揮其減碳潛力的重要手段。除了於2020年起每年高達1000億美元的綠色氣候基金之外,2020年前也應有更多氣候融資行動,幫助發展中國家達成現有能力之外的減碳目標。

南亞氣候行動網代表普尼亞 (Anoop Poonia) 則在周邊會議上強調,氣候融資應是「新的、額外的 (new and additional)」資金,然而目前不管是減緩 (mitigation) 還是調適 (adaptation) 基金的籌資進展,都與預期所需相差甚遠。

與減碳相比,氣候調適因為常被歸類於在地行動,更加缺乏國際資金挹注。來自尼加拉瓜的南美代表古伊燕 (Tania Guillén) 指出,1970年到2010年間,拉丁美洲因氣候相關災難而付出高達3560 億美金的代價,相當於24% 拉美地區的 GDP。而災後重建又讓拉美各國付出大約10% GDP的費用。她呼籲,氣候調適需要全球集體行動,調適和減緩無法分頭進行,應該攜手並進。

監控與驗證機制 防止減碳成為空頭支票

巴黎雄心機制的最後一項元素,是推動健全而普及的「可量測、可申報與可驗證」(Measurable, Reportable and Verifiable,簡稱MRV),讓減碳目標不致淪為空頭支票,同時確保來自公部門和私部門的氣候融資能有效運用在減碳目標上。

截至大會開幕日止,聯合國官方統計收到 156 份國家自主預期貢獻,涵蓋184個國家,全球 94% 的碳排放量。表面上,世界各國難得齊心協力交出各自的減碳作業,但根據聯合國 10 月1 日發表的綜合分析,就算所有國家都乖乖達成所有預定目標,僅能達成11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減量成果,距離將升溫控制在兩度C的目標 (機率>66%),還有高達12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減碳差距。因此,如何將督促各國努力減碳、加碼行動,是巴黎會議之後的重要工作。

全球氣候行動網路成員之一、世界自然基金會南非分會 (WWF South Africa) 氣候變遷專員杜托特 (Jaco du Toit) 呼應先前歐盟的主張,認為 MRV 應該以五年進行一次循環,而在循環中期便進行評估工作,好讓各國檢討行動成效、適時改進,在循環結束時順利達標,並為下一個循環設定更高的目標。而要讓 MRV 具有政治可行性,確保公平性和適時提供氣候融資的支援,是制度設計必須考量的重點。

氣候談判才剛起步,認真的環境公民團體已經為替談判代表們擘劃了長遠、具雄心的願景。雖然可想而知,這樣的雄心壯志可能難以在國際政治角力中被採納,但卻可能是推動人類永續未來,不能輕易放棄的企盼。

全球氣候行動網絡 (Climate Action Network,CAN) 是由全球超過950個團體所組成的環境倡議網絡,涵蓋110 個國家,包括 350.org、Christian Aid 和世界自然基金會 (WWF) 等重要國際組織。

身為聯合國官方與環境非政府組織 (Environment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ENGO) 主要聯絡管道之一,全球氣候行動網絡在巴黎氣候變遷大會扮演積極活躍的角色。除了30 日的周邊會議以及每日記者會,CAN每日還在接駁車轉運站和大會會場派發新聞報 ECO,可說是氣候變遷大會期間能見度最高的公民團體代表之一。

莉納芭德,攝影:賴慧玲。

莉納‧。攝影:賴慧玲。

※ 本文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同步刊登

【相關文章】

捐款支持環境資訊中心,加入打造優質環境媒體的行列!

作者

賴慧玲

環境圈的雜食動物,練習當好一名研究者、記者和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