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潮尋鯨‧記錄今昔(下)──可見的鯨豚種類與互動方式 | 環境資訊中心

黑潮尋鯨‧記錄今昔(下)──可見的鯨豚種類與互動方式

2006年07月18日
作者:賴威任、黃郁翔(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解說員);圖片提供: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弗式海豚是海豚群體數量最為龐大的種類。(攝影:金磊)除了這些令人略微緊張的數字外,當然也有一些好玩的結論可以和大家分享。你知道什麼種類的海豚群體數量最為龐大嗎?答案是弗氏海豚。根據統計,每群弗氏海豚的數量平均可達到404隻,在2002年的某次航行中更發現到了一個相當龐大的群體,推估其數量可能高達1500隻左右,幾乎可以說在視線所及的海域中都有弗氏海豚的蹤影;其次是飛旋海豚,平均每群數量為177隻,再來則依序為熱帶斑海豚的153隻、瓶鼻海豚的98隻。而在許多遊客心目中期待見到所謂的「鯨」中,瓜頭鯨每群平均達64隻最多,其次是短肢領航鯨的50隻及偽虎鯨的33隻。

自2002年起,黑潮在觀察紀錄表格中增列了鯨豚與船隻的互動。根據這筆資料,可將常見的五種鯨豚分為2類,一類是和船隻互動佳、會主動靠近的種類,包含瓶鼻海豚、熱帶斑海豚及飛旋海豚,主動靠近的比例分別為66.7%、65.8%及63.4%,另一類則是通常不會主動靠近船隻的弗氏海豚與花紋海豚,不打理的比例分別高達66.7%和74.1%;若是以鯨豚與船隻間的距離來比較,瓶鼻海豚是距離船隻最近的種類,平均只有7.38公尺,接下來依序為熱帶斑海豚的10.18公尺、飛旋海豚的13公尺、花紋海豚的14.5公尺及弗氏海豚的19.97公尺;與觀察心得中弗氏海豚較易緊張、不易靠船的印象相符,而偽虎鯨屬於較容易接近船隻的種類,在25筆的紀錄當中,接近船隻的平均距離僅有10.76公尺,甚至比部份種類的海豚還要更接近賞鯨船。

賞鯨船見飛旋海豚(攝影:曾永平)而在觀察鯨豚的過程中,常會看到一大一小兩個個體緊緊相依相偎,動作也幾乎同步的情形,這就是所謂的「母子對」。觀察紀錄中顯示,所有的群體中有高達62%的比例記錄到母子對的存在,就算是其中比例最低的花紋海豚,仍有53%的群體中有母子對;除此之外,包含飛旋海豚、熱帶斑海豚、瓶鼻海豚及弗氏海豚等種類,都有超過6成的群體包含母子對在其中。

你知道參加一趟賞鯨航程的時間有多久嗎?接觸鯨豚後的觀察時間又是多少呢?根據統計結果,平均每個航次的航行時間為127分鐘,合計總接觸觀察時間平均為33分鐘,從這兩個數據可推算出在海上搜尋鯨豚的時間平均為94分鐘;若從與鯨豚接觸後的觀察停留時間來分析比較,1998年賞鯨活動剛開始時,賞鯨船遇到鯨豚後的觀察時間平均為30分鐘,之後則逐年下降,依序為1999年的23分鐘、2000年的20分鐘、2003年的20分鐘以及2005年的16分鐘;調查期間平均約為21分鐘。對遊客而言,可能會因觀察停留的時間不夠長而有些遺憾,但對鯨豚來說,受船隻干擾時間的縮短似乎也是好事一件。

除了依年度不同來比較觀察停留時間的長短外,若以鯨豚種類來區分,則呈現出種類發現率高低和觀察時間長短的相關性——當賞鯨船發現平日較不易觀察到的鯨豚種類時,往往停留的觀察時間會相對增長,畢竟越是難見著,就越是希望能將鯨豚的身影深深記在腦海中,當然也就越是捨不得離開。在唯一一次的虎鯨觀察紀錄中,總共停留了42分鐘,同樣較少發現的短肢領航鯨和抹香鯨則分別為38分鐘及37分鐘。而在常見的海豚中,觀察停留時間以平均族群數量最為龐大的弗氏海豚拔得頭籌,平均為25分鐘,其次是個性活潑大方,和船隻互動極佳的飛旋海豚,停留時間平均為22分鐘;而和船隻互動較少的花紋海豚則在常見的五種海豚中排名最後,觀察時間僅有19分鐘。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是這幾年在海上的觀察紀錄,而這樣的工作目前仍持續在進行,藉由這樣的紀錄工作,不只能訓練解說員敏銳的觀察力、增加環境教育題材的豐富度,更重要的是能累積我們對這片海洋的重視及關懷,進一步了解鯨豚族群在花蓮海域中的變化。

唯有認識海洋 才有關懷

學習觀察海洋的面貌黑潮解說員常笑稱近一、兩年的鯨豚搜尋工作中所倚仗的並不是眼力或經驗,而是船上的對講機,因為最常記錄到的目擊線索是「友船告知」。對賞鯨公司而言,這是最穩當的經營策略,至少遊客不會空手而歸,但對於鯨豚而言,卻得接受一艘又一艘的賞鯨船連續不斷地打擾,甚至是遭到三艘以上的船隻同時包圍進行觀察。另外,油價節節上漲,賞鯨活動費用卻因應消費市場逐步調降,在商業競爭下,如何維持室內行前解說與海上生態與環境解說的品質?如何堅守每個航次的海上航行時間與接觸鯨豚時的船速控制?都在在考驗著賞鯨業者的經營能力與職業道德。花蓮擁有令人讚嘆的壯闊山海,應有鯨豚等豐富的海洋生命相伴,才更能凸顯當地的美麗與獨特,業者與遊客需彼此自由心證,避免對生物與環境造成衝擊或傷害。

台灣雖是一個海島國家,但我們對海洋、對鯨豚仍然是相當陌生的,因為相關的基礎調查資料嚴重不足,也就缺乏一個客觀比較的基礎,在許多決策上可能會因此而無法做出最周全的考量。國際知名保育人士珍古德博士曾說:「唯有進入,才有認識;唯有認識,才有關懷」;期待政府與民間都能將多一點的心思投注在海洋議題上,拜訪圍繞在我們周圍的這片湛藍海洋,除了認識鯨豚、飛魚、鬼頭刀、燕鷗等海洋生物之外,也可以增加對海洋生態及環境議題的關懷,以期最後能將這份關懷之心化為行動的力量,一同來尋求一個能與海洋共存共榮的發展方向。(全文完)

本文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