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例 二種珊瑚列瀕絕保育類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國內首例 二種珊瑚列瀕絕保育類

2016年08月02日
摘錄自2016年8月1日自由時報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農委會林務局近日將預告新增台灣特有種「柴山多杯孔珊瑚」及「福爾摩沙偽絲珊瑚」,為瀕臨絕種的一級保育類物種,這是國內首次將珊瑚列為保育類野生動物。

中研院學者爭取多年,農委會終於同意將台灣特有的「柴山多杯孔珊瑚」及「福爾摩沙偽絲珊瑚」列為瀕臨絕滅的保育類物種,這是國內首次將珊瑚列為保育類野生動物,未來若遭濫採,可處以罰金甚至科以刑責。

中研院研究員陳昭倫30年前在中山大學攻讀海洋生物研究所,學習浮潛,分別在中山大學大門旁的礁石和墾丁萬里桐發現柴山多杯孔珊瑚和福爾摩沙偽絲珊瑚。這兩種珊瑚的標本,多年來跟著他出國深造和旅遊,但每當他和各國學者聊起是在台灣淺海發現,對方總回應「不可能」。因為,多杯孔珊瑚主要分布於90公尺至2500公尺深的海域,只有1990年代已被列為瀕危物種、在加拉巴哥群島發現的「伊莎貝拉多杯孔珊瑚」位於淺海。陳昭倫進中研院後,費了一番工夫研究發現是珍貴的台灣特有種,在2012年先後登上國際期刊《動物學研究》(Zoological Studies)。

中研院研究員鄭明修認為,柴山多杯孔珊瑚和福爾摩沙偽絲珊瑚外型不起眼,一般民眾難以辨別,建議林務局將整個石珊瑚目300多種一併納入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