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鄭明典 台灣暖化趨勢 氣象局百年資料這麼說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專訪鄭明典 台灣暖化趨勢 氣象局百年資料這麼說

2016年08月04日
本報2016年8月4日台北訊,陳文姿報導

7月連翻飆破38°C,「感覺」今年特別熱,「感覺」天氣越來越熱,這就是全球暖化嗎?這樣的「感覺」是否可靠?本報邀請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以台灣1911年至2015年的最新百年氣象數據,用溫度解讀台灣的暖化。

鄭明典表示,全球暖化是長期趨勢,特別熱或特別冷的極端個案只能算是長期變化中的插曲。不過,台灣確實有增暖的趨勢,除了氣溫屢次衝破紀錄,夜間高溫跟降雨變化都值得特別注意。事實上,這些超乎經驗值的氣象變化也讓預報工作備受挑戰。

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 攝影:陳文姿

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攝影:陳文姿

全球暖化是變盪中走高 全省各地都有增溫的趨勢 

記:今年到7月底,台北已經五天38°C高溫的紀錄。全台13個平地站的7月平均氣溫也達29.62°C。這些氣候異常或是變化可以解讀為全球暖化的現象嗎?台灣各地區的暖化是一致的嗎?

鄭:所謂全球暖化,並非是氣溫的直線上升,而是一個長期增溫的趨勢,但其中會有一些自然的變動。從1880-2015全球海陸平均溫度距平值(圖一)可以看到,在2000年左右,氣溫曾一度停止上升,當時有人認為暖化終止了,但從長期趨勢來看,這些都是緩慢增溫中的變化。

氣溫並非直線上升,而是呈現上下震盪的緩慢上升趨勢 1880-2015年 全球海陸平均溫度距平值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局

圖一:氣溫並非直線上升,而是呈現上下震盪的緩慢上升趨勢 1880-2015年 全球海陸平均溫度距平值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局

從氣象局1911年至2015年的年平均溫度(圖二)來解析,台北、台中、台南、花蓮、台東各地一致,全台都在變熱中。

不分東南西北,溫度增暖趨勢明顯  1911-2015年 年平均氣溫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局

圖二:不分東南西北,溫度增暖趨勢明顯  1911-2015年 年平均氣溫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局

今夏台北出現的連續高溫,這是屬於局部變化。從長期趨勢看來,這只是很多因素巧合隨機發生的「極端」。不過,因為全球暖化導致平均氣溫變高,要到達37°C或38°C相對容易,所以,未來出現高溫的機率也會增加。

至於民眾「感覺」今年特別熱,現在還無法得知年平均溫度,無法確定。從目前的數據來看,今年與去年都很熱,但去年6月比較熱,今年是7月更熱。[註]

白天高溫變化不大   但「熱爆」的天數增加  

記:高溫炎熱的日子會越來越多嗎?今年是聖嬰後一年,全球暖化是否會讓聖嬰現象更加劇?

鄭:聖嬰的後一年,全球溫度通常會創新高。今年的氣候可說是全球暖化加上聖嬰現象,兩者共同作用的結果。至於全球暖化是否會加劇聖嬰現象?有人認為相關,但尚未證實。

從1911年至2015年最高溫(白天)的溫度變化(圖三)來分析,其實,白天高溫的並沒有大家想像的明顯。
 

最高溫(白天)變化不大1911-2015年 最高溫年平均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局

圖三:最高溫(白天)變化不大1911-2015年 最高溫年平均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局

但換個角度,從1911年至2015年絕對最高氣溫大於35度的日數(圖四)來看,確實,這些年來台北猛暑日數增加就非常明顯了。不過,這不能單純解讀為全球暖化,而到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猛暑日數增加  1911-2015年絕對最高氣溫大於等於35度C日數年時序圖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局

(圖四)  猛暑日數增加  1911-2015年絕對最高氣溫大於等於35度C日數年時序圖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局

蝦米!夜晚也中暑  夜晚溫度受到暖化影響更大

記:白天天氣炎熱,許多民眾開始夜跑,最近卻傳出民眾夜跑中暑的新聞。全球暖化也會影響夜間溫度嗎?

鄭:大多數人都沒注意到這點,但實際上,夜間增溫的趨勢比白天更加明顯。從1911年至2015年最低溫(代表夜晚溫度)的溫度變化(圖五)來看,就可以發現夜間增溫趨勢非常明顯。

不僅溫度有變化,夜間高溫的日數也是明顯增加。從夜間高溫(指大於25°C)的日數圖(圖六)就可看出這樣的趨勢。

增暖趨勢的貢獻,來自最低溫(夜間) 1911-2015年 最低溫年平均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局

圖五:增暖趨勢的貢獻,來自最低溫(夜間) 1911-2015年 最低溫年平均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局

熱帶夜晚(開冷氣)日數增加 1911-2015年絕對最低氣溫大於等於25度C日數年時序圖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局

圖六:熱帶夜晚(開冷氣)日數增加 1911-2015年絕對最低氣溫大於等於25°C日數年時序圖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局

講到溫室效應,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散熱慢,這對夜間溫度變化最明顯。但還有另一個因素,那就是都市的熱島效應。柏油馬路跟水泥建築白天吸熱大,晚上不易降溫冷卻,也讓都市夜晚愈來愈熱。

厚重冬衣放櫥櫃  寒流日數減少中

記:今年初的霸王級寒流帶來一場難忘的降雪。除了酷暑,寒流也有極端化的趨勢嗎?

鄭:從最低氣溫小於14°C(大陸冷氣團)日數的年時序圖(圖七)來看,厚重冬衣派上用場的天數已逐漸減少。其中,最低氣溫小於10°C(寒流)的日數(圖八)也在「明顯」減少中。

今年的降雪算是特例。從長期氣候趨勢來看,還沒有寒流強度會逐漸變強或是極端化的證據。

穿冬衣日數減少 1911-2015年絕對最低氣溫小於14度C日數年時序圖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局

圖七:穿冬衣日數減少 1911-2015年絕對最低氣溫小於14度C日數年時序圖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局

寒流日數減少 1911-2015年絕對最低氣溫小於10度C日數年時序圖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局
圖八:寒流日數減少 1911-2015年絕對最低氣溫小於10度C日數年時序圖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局

台灣升溫高於全球平均 但與其他陸地區域相近 

記:台灣的氣候暖化跟全球相比,算是暖化比較嚴重的地區嗎?

鄭:全球暖化並非均勻的,整體來說,低緯度增溫少,高緯度增溫多;海洋增溫少,陸地增溫多。

根據國科會報告,臺灣在過去百年(1911年至2009年)上升了1.4°C,是同期全球平均增溫速率的二倍左右。聽起來似乎很多,但跟全球的陸地相比,台灣並非特別明顯的區域。這是因為地球上大多數是海洋,海洋的增溫比較不明顯,陸地增溫大都會比全球增溫的平均更為嚴重。

全球暖化不僅是增加溫度   環流、降雨均受到影響

記:我們講全球暖化,除了改變溫度,雨量、日照等是否也會改變?

鄭 :全球暖化在各地的的增溫是不均勻的。有些地方變熱,有些變冷,因此環流也隨之改變。環流接著影響下雨區域的改變,有些地方雨變多了,有些地方卻不下雨,這對自然界的生物影響非常大。

降雨量是否也改變了?目前還看不出明顯的趨勢。比較明顯的是大雨變更大,小雨變小,甚至消失,所以降雨次數隨之減少。

雲量或濕度的區域性變化很大,比較難推估。雖然也有全球暖化與雨量關係的研究,但最直接影響的還是溫度,這方面的討論也比較多。

氣象局在預報時,除了數據與理論,也必須參考過去的氣候背景跟經驗。但現在,許多氣候變化都超乎過去經驗值。要預測從未發生過的現象,這對氣象預報而言並不容易。

[註]13平地站月平均溫度:2015年6月29.53°C,2015年7月29.15°C,2016年6月28.9°C,2016年7月29.6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