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的環境資訊與媒體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公民的環境資訊與媒體

2006年09月27日
作者:劉惠敏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

「沒有知識也要有常識,沒有常識也要看電視……」,儘管是句玩笑話,當電子媒體日漸成為主流社會資訊的重要來源,我們對資訊來源的選擇性似乎也局限於電子媒體中的發言人、新聞記者或是電視台主管的選擇,而對資訊內容真實性、重要性的要求,卻日漸的不加思索,說實在的,就在多數電視台傾全體人力在百萬倒扁行動的報導上,我們看到的花絮遠比這場行動展現的意義多,在各樣社會議題上,我們看到的肢體衝突遠比揭露實質的問題多,身具社會公評角色的媒體不僅在「第四權」的監督、探查責任下退位,對於事實陳述的功能也難以彰顯。

在環境議題上,如果單從電子媒體一般報導了解,我們能看到的除了抗爭行動,與公部門、事業單位的爭執,再不就是大批翻白肚的死魚屍體,遭重金屬、戴奧辛污染的牲畜,或者已是慘遭侵害的土地與失去健康的人們,對於環境傷害的來源、爭議卻少予著墨,媒體的立場與市場的考量往往是決定方向的真正原因,卻輕易的歸責在閱聽大眾身上:因為人們對複雜的真相沒興趣!實際上誰能不關注、不了解我們所生長的這塊土地,這是我們呼吸、依存的環境,所有公民皆有權利監督、了解屬於我們的資源是如何被使用,包括對污染產業的補貼優惠,對環境、生命的效應,對我們未來子孫的影響。

公共電視長達8年的環境節目「我們的島」,就是一個這樣的節目!在屬於全民的公視支援下,一直以來都有優質的表現,從台灣各地環境、人文到全球觀點,不僅是深入的報導,也持續透過節目,讓更多人們提出批判、建言,在收視上也有很好的反應,正是因為「我們的島」更深入的探究環境問題,才能獲得閱聽眾以及民間團體的支持,不過近日公視因「節目型態考量」,計畫停播或是將節目改版,實際上很有可能要縮減節目編制,改變時段、改為不定期、不定時播出,儘管還未定案,但此舉反映了即使是以公共價值立基的公共電視,也輕忽兼具反省、教育以及對環境未來有所影響的節目,而多數的媒體也將閱聽眾視為愚民,傳遞沒有資訊的資訊。

對於環境問題,我們必須知道的要更多,我們也有權知道的更多,正當主流媒體挑揀出衝突、花絮、鮮明的畫面之後,有更多的問題是需要被討論的,也許媒體在「忘記」她們的責任時,就由人民去提醒吧,因此從「我們的島」、從公共電視開始,不要再失去任何一個以環境跟閱聽眾利益為出發點的節目、電視台;也持續的質疑媒體所給予的資訊,因為我們是真正在乎、關心我們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