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自然國際媒體論壇:氣候變遷與健康議題密不可分 | 環境資訊中心
深度報導

保護自然國際媒體論壇:氣候變遷與健康議題密不可分

2006年10月23日
作者:邱育慈;義大利,羅馬報導

全球暖化改變了病媒蚊的分佈(圖片來源:美國疾病管制局)在台灣一度沈寂的登革熱於1980年代零星於南部重新出現,從那時起台灣就從未曾擺脫其陰影。1995年,中北部也陸續傳出病例,而後全台經過幾次大小流行,時至現今 2006年秋,南部登革熱疫情仍持續發燒中。事實上,全球暖化與人類健康議題之緊密關連值得各界投以更大之關注,科學家發現許多傳染病疫區正因全球暖化之故而往高海拔寒冷區域或者高緯度國家移動。以登革熱為例,除了常見其肆虐東南亞國家之外,台灣與海南島漸受影響,甚至更遠的日本也不敢輕忽防疫工作。

2006年十月於義大利所召開的「第四屆保護自然國際媒體論壇」中,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家委員會(簡稱 IPCC) 科學家們提高分貝指出:氣候變遷已經影響了人類的健康,未來也將影響甚鉅。

全球暖化正改寫傳染病版圖

主辦第四屆保護自然國際媒體論壇的Green Accord在這場由義大利非營利組織「綠諧(Greenaccord)」所主辦的會議中,肯亞醫學研究院安得魯吉德可(Andrew Githeko)博士指出,近來之氣候變遷已經使得病毒與寄生蟲在世界各地改寫傳染病之版圖。因為溫暖的環境適合滋養蚊子與蜱體內之寄生蟲與病毒,全球暖化使得受病毒侵染的蟲類變多,因而也提高人類被叮咬受到感染的風險。

吉德可表示,IPCC科學家們的研究報告指出,傳染病滋生與全球暖化的關連性不容忽略,因為全球各地類似的情節正上演著。他舉例說,1996年之前,西尼羅熱只是偶爾零星發生於歐亞非各洲的傳染病,但是情況顯然已經改變。1996年在羅馬尼亞傳出的歐洲第一起具有較嚴重侵襲神經系統病徵的西尼羅熱病例,到了1999年,西尼羅熱在俄羅斯的伏爾加格勒與阿斯特拉罕等地區肆虐。同時期在美國紐約市,傳出62起病例報告,其中有7人死亡。

吉德可說,科學家也在非洲已經觀察到瘧疾與裂谷熱與聖嬰現象之關連。聖嬰現象指的是表層海溫及洋流發生異常之高溫變化,因為各地溫度增高之故,導致寄主大量繁衍,甚至向高海拔區移動,因此,非洲許多高地地區也傳出以往該區域較為罕見之傳染病病例報告。

在北美洲,異常炎熱的夏天則造成萊姆病與西尼羅熱肆虐,另外有些傳染病例雖仍侷限在某些區域,但是其發展之潛力值得憂慮,像是洛磯山脈斑點熱、登革熱、漢他病毒肺症候群、聖路易腦炎、以及拉.克羅斯腦炎等等。

吉德可說,萊姆病的蔓延現象同樣也出現在近年屢遭熱浪侵襲的歐洲。另外如瘧疾以及利甚曼病雖只在局部區域出現,科學家還是相當憂心其傳播威力,也正密切觀察其與氣候變遷之關連。

在亞洲太平洋區域,科學家則觀察到聖嬰現象導致的濕熱天氣型態與登革熱與瘧疾肆虐有關。在澳洲,豐沛雨量與洪災使得今日的羅斯河病毒、巴馬森林病毒、與墨瑞谷腦炎病毒等節肢動物媒介病毒已經對人類健康更具威脅。

在南美洲的哥倫比亞,聖嬰現象加強了間日瘧原蟲與熱帶瘧原蟲的活動性。科學家分析各項數據後發現,聖嬰現象所導致的平均溫度上升、降雨量減少、露點(dew point)的降低、與河流流量減少等等因素都有助於瘧疾的肆虐。此外,在該國,聖嬰現象也與利甚曼病病例增多有關。

防疫與溫室氣體排放抑制策略不可切割

第四屆保護自然國際媒體論壇(照片節錄自Green Accord網站)世界衛生組織(WHO)歐洲分部的貝提娜曼那(Bettina Menne)博士在會中也指出,2005年科學家發現利甚曼病在歐洲的分佈區域已抵達了義大利北部、克羅埃西亞北部、瑞士與德國等地。曼那是IPCC研究報告人類健康篇的主要撰稿人之一,她在演講中提醒與會者,氣候變遷已經影響人類健康,未來仍有巨大的影響,所以在採用氣候變遷的調適策略中,人類健康的風險必須更受到考量。曼那說,「但是全球如果欠缺抑制溫室氣體排放的長期策略,再多的調適策略都是不夠的。」

二次大戰後因為衛生條件進步登革熱在台灣銷聲匿跡達40年之久。但是1980年代零星於南部重新出現後,直到現今2006年秋,居高不下的疫情仍為揮之不去的夢魘。吉德可博士在會中回答台灣記者提問登革熱有效之防治策略時表示,一度沈寂的傳染病在重新出現,顯示其環境變遷已經有利於病媒蚊滋生。他說台灣登革熱的狀況並不是特例,這正是人類在全球暖化年代裡所共同面臨的類似問題。「我所能建議的是,你們還是好好地保持容器乾燥吧!」

吉德可博士的建言顯示,唯有徹底清除病媒蚊孳生源才是根本解決之道。10月20日登革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預測,南部疫情仍可能升高。截至10月19日止,本土確定病例已高達406例。10月16日高雄縣開出今年度全國第一張罰單給拒絕噴藥消毒的商家,環保署更是大舉南下多次視察環境髒亂點登革熱孳生源清除及細紗網鋪設情形。各項行動都在避免著再度發生如2002年的登革熱大流行,當時爆發了5,000多個病例,其中有21人被奪走寶貴性命。

【註】翻譯名詞中英對照參考

第四屆保護自然國際媒體論壇(IV International Media Forum on the Protection of Nature)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家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西尼羅熱(West Nile Fever)

伏爾加格勒(Volgograd)

阿斯特拉罕(Astrakhan)

瘧疾(malaria)

裂谷熱(Rift Valley Fever)

萊姆病(Lyme disease)

洛磯山脈斑點熱(Rocky Mountain spotted fever)

登革熱(Dengue fever)

漢他病毒肺症候群(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 )

聖路易腦炎(St. Louis encephalitis)

拉.克羅斯腦炎(LaCrosse encephalitis)

利甚曼病(Leishmaniasis)

羅斯河病毒(Ross river virus)

巴馬森林病毒(Barmah Forest Virus)

墨瑞谷腦炎病毒(Murray Valley Virus)

節肢動物媒介病毒(arbovirus)

間日瘧原蟲(Plasmodium vivax)

熱帶瘧原蟲(Plasmodium falcipa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