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鷲山善意回應放生觀點 自本屆起改以宣導護生、戒殺理念 | 環境資訊中心

靈鷲山善意回應放生觀點 自本屆起改以宣導護生、戒殺理念

2001年08月20日
編輯室彙編

事事但求本質原意而非拘泥形式,才更見大智慧與大慈悲。對靈鷲山就近日放生儀式衍生的生態問題討論做出善意回應,並決定取消傳統的放生儀式,而改以儀式性的祈福及對生命教育的宣導,本刊對此深表支持及感佩。同時提醒讀者已不必再就此事去函表達關切,以免對靈鷲山造成後續干擾,並祈望能更進一步給予支持及肯定。

本刊「環境資訊電子報」於8月15日刊出賴鵬智「靈鷲山放生儀式係放生?或作孽!」一文,同時另行撰文提供「一人一信致函關切」的網站連結後,已有許多讀者因而熱心致函靈鷲山,表達關切之意。靈鷲山亦就此做出善意的回應,已決定將今年8月下旬即將舉辦的「齋天放生」活動,改為以儀式性的祈福及生命教育的宣導為主,重點在於闡揚佛教的生命觀。

靈鷲山表示,「齋天放生」是佛教水陸法會儀軌的一環,其意義在於「戒殺」及「育物」、「護生」;但因於現代社會時空條件的轉換,這樣的活動容易流於形式,並有人藉此濫補販售,造成對無辜生命的傷害,故因應時代的變化,宗教各界對於這樣的活動也有重新的改變及詮釋,因而決定就此取消傳統的放生儀式,積極採以「與環保及生命教育結合」的方式,宣導民眾正確的護生觀念。

本刊支持「杜絕放生儀式」的聲明,並非針對任何特定的團體或個人。根據了解,仍有許多宗教團體或私人在進行放生的活動。然而也有許多宗教團體考量放生所帶來的商業捕殺,反而違反當初慈悲的初念,而停止放生儀式。也有部份宗教團體捐贈保育機關或社團,以生態保育的方式來進一步闡發慈悲的心念。例如,數年前曾有某佛教團體捐贈台北市立動物園興建收容傷殘動物的收容中心,以積極的護生做法來達到照護生命的目的。

其實,提供萬物眾生一個可活潑生養繁衍,不受干擾的健康環境,比之維持傳統上的放生儀式,除了更加符合正確的生態觀外,也更貼近慈悲善念的初衷。除了設定保護區及國家公園等官方做法外,民間更得以推動「環境信託」的積極做法,完整保護生態環境及生活其中的所有生物。

雖說善因導致善果,然而有時發乎善念,卻未必一定是善果的實踐,染上商業色彩的放生儀式即是一例。現在仍有許多宗教團體或寺廟持續進行著類似的放生活動,亦請大家持續發揮尊重生命的初衷,適時表現關切與提醒。


靈鷲山《水陸法會放生儀式說明稿》http://www.093.org.tw/events.files/08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