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04日
摘錄自2016年10月4日大紀元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北京當局在計劃實施一項野心勃勃的城市防洪計劃,但是能夠克服複雜的需求和投資者的冷淡嗎?
根據「全球應對力夥伴關係」的研究,洪水比任何其他自然災害造成更多的經濟、社會和人文破壞,並在過去20年裡影響了23億人。中國尤其受到影響,它今年出現自從1998年以來最嚴重的洪水。今年7月份在華中和華北,有150人死於洪水。
在2013年12月,北京宣布了一項解決內澇的全國計劃,有16個城市被挑選出來參與「海綿城市」的試點計劃。設計者稱,將採用可滲透材料和綠色空間來吸收雨水;把河流小溪彼此連接,以便雨水從洪水區流走。
北京當局指定建築諮詢公司凱迪思實施該計劃。凱迪思正在武漢實驗「海綿城市」項目。該城市有1000萬人口。在今年7月份,武漢的地鐵站、道路和足球體育館都浸泡在水裡。
當局希望採用公私合作(PPP)的投資方式為「海綿城市」計劃籌款,但是融資面臨挑戰,因為需要確定各方的回報。邁克爾•趙說,由於很難評估服務,因此很難建立起健康的金融模式。「排水設施業主通常不會在經濟上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