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園定位 農委會、文化部將合作 兼顧生態保育與文化保存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植物園定位 農委會、文化部將合作 兼顧生態保育與文化保存

2017年01月13日
本報2017年1月13日台北訊,彭瑞祥整理報導

本報日前報導〈點亮台北城南 挑戰「台北植物園」僅存8公頃植物方舟〉,指出大南海文化園區將台北植物園的定位偏向「公園化」,恐損及植物園在保種、域外復育與串聯保護區方面的生態功能。報導刊登後引起輿論迴響,文化部12日發表聲明表明「不會有大南海計畫」;農委會也聲明「與文化部合作,植物園生態保育與文化保存並進」。

文化部長鄭麗君在聲明中表示,過去擔任立法委員期間,即對「大南海計畫」內容有諸多疑慮,曾於2014年底提案凍結相關預算。去年520就任文化部長後,更立即指示將「大南海計畫」全面檢討,經過去半年審慎評估後,將循程序提報修正,修正後將融入「首都博物館群計畫」,以文化資產維護、原博物館機能提升、台北歷史核心區文化資源共享為概念,未來不會有破壞生態的「大南海計畫」。

農委會則聲明,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已和大南海文化園區切割,未來台北植物園將是國家植物園保種計畫的總園角色,植物活體蒐集保存將依賴國家植物園系統(含台北、福山、恆春、嘉義、四湖及蓮華池6處植物園)為基地,再將調研能量擴充到自然保護區周邊的野外基因保種園(與林務局、特生、國家公園等合作),建立完整的遷地保育系統,補足就地保育系統遭天然災害大規模崩塌而喪失物種的風險。本計畫將於2018-2022年實施,但尚待行政院核定。

農委會和文化部均指出,文化部新聞稿指出,行政院2015年核定國立歷史博物館提出的原「大南海計畫」,是2015~2020年的初期計畫,2015~2016年執行內容包括(1)整體規劃和空間發展計畫、(2)園區識別系統規劃、(3)歷史博物館、欽差行台和日式宿舍修復再利用調查研究計畫。這些初步規劃僅限於植物園區文化資產維修,並未觸及植物園主體,也沒有如其他媒體報導「把植物園點亮改成賣場,創造文創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