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空氣品質惡化,環署去年修訂「空氣品質嚴重惡化緊急防制辦法」草案,納入PM2.5指標及新增預警機制,強化管制措施。然而在台北舉辦的公聽會上,中南部環團怒批空品指標PM2.5要達150微克/立方公尺才正式啟動防制,標準太過寬鬆,指官員在台北的天空下不了解中南部民眾承受的霾害之苦,要求到中南部舉辦公聽會,傾聽人民的聲音。環署因此在2月10日起,分別在台中、高雄、彰化、雲林等地舉辦公聽會。
昨(14)日高雄場由環保署長李應元親自主持,有環團、相關業者和關心的民眾近200人出席。會中民眾對於秋冬季南部空品嚴重惡化大表不滿,直呼「高雄空氣品質有夠糟!」民眾在公聽會上表示高雄空品惡劣,造成眼睛皮膚病變,更影響心肺疾病,親子共學團的媽媽抱怨「孩子需要整天在戶外活動,不想只依賴空氣清淨機呼吸!」不過也有金香業者在公聽會上抗議政府禁燒金香,妨礙民眾信仰,影響業者生存。
空氣中有一級致癌物 管制標準寬鬆人民難以接受
學者研究空品惡化嚴重會增加罹癌率,屏東環保聯盟理事長洪輝祥說,PM2.5是一級致癌物,政府卻還在慢慢應變,南部民眾根本「剉著等」。洪輝祥直問李應元,「食品中能否容許一級致癌物和二級致癌物?」食品不行,為何空氣中可以有?他還說,高屏已是三級空品區,卻要24小時達到150微克這麼高的量才啟動緊急應變措施?這樣的應變措施人民難以忍受。
219高雄反空污遊行團體一早也召開記者會,批評AQI指標未經公聽會即公告實施,應廢止公告,重新召開公聽會。遊行總召陳椒華指出,環保署用美國的標準來訂定台灣的空氣品質指標,質疑AQI的學理依據,「你不能拿美國的標準套在台灣,美國工業區附近5平方公里住了多少人?台灣的林園工業區附近又住了多少人?」要求環保署提出AQI的學理研究基礎,再來召開公聽會。
地球公民基金會也發表聲明指出,每年10月到次年3月,中南部民眾都得忍受長達半年的空污霾害,儘管空污嚴重紫爆,細懸浮微粒濃度達71微克/立方公尺,但是「空氣品質嚴重惡化緊急防制辦法」訂定的門檻過高,根本無法啟動。
「《空污法》第一條開宗明義就說了要保障國民健康,提升生活品質,」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直言,「空污如此嚴重,高雄根本沒有生活品質可言。」
新增預警機制 質疑空污已達預警標準市府還在放煙火
王敏玲指出,高雄市中心平時PM2.5就達到50-60微克,柴山、八五大樓已經看不見了。雖然新的防制辦法有提出預警機制,達到35.5和54.5微克啟動二級和一級預警,不過就在日前,高雄左營從早到晚指數都超過60微克,甚至長達31小時的紫爆(71微克),不知道高雄市政府做了哪些應變措施?
「請問環保署,新的辦法實施後,預警機制究竟有沒有辦法改善?如果不能改善,請將150微克才啟動應變措施的標準下修!」
王敏玲也認為環保署授權地方政府公告防制措施,卻未規範資訊公開和公民監督機制,民眾根本不知道市府針對空污防治做了什麼,甚至還得忍受市府在空污季連續14天大放煙火這種行為,要求將資訊公開和民眾監督機制納入防制辦法。
「預警機制太過寬鬆對高雄市民並不公平,」高雄市議員張豐藤也發言表示,防制辦法雖新增預警系統,卻沒有法律強制力,AQI必須超過200才啟動嚴重惡化應變,但是生活在高雄的民眾每天都感受到空品惡化,卻沒有幾天能夠真正啟動應變。「應把一級預警直接提升到正式啟動管制。」
議員提議:空污嚴重惡化大眾運輸免費
張豐藤也提出未來經濟部要更新電廠機組,應要求使用燃氣,禁止燃燒生煤,且對於全面汰換一、二期柴油車和二行程機車,要有明確的時間表。
不僅防制措施啟動標準高,預警機制缺乏強制力,實際行動也太少。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李翰林表示,高屏地區整個秋冬季空品都這麼差,已經不是緊急事件,而是季節常態,應強化季節性的因應措施納入防制辦法。例如在空污季協調廠商排定歲修、設定季節性的空污標準,以及交通方面提供私人運具的替代方式。他建議提撥空污費來支應大眾運輸的空污優惠,當空污緊急嚴重惡化時,可提供大眾運輸免費等。
環保署去(2016)年底公布實施新的空氣品質指標(AQI),整合空氣品質標準(PSI)和細懸浮微粒(PM2.5)指標及新增臭氧(O3),做為新的空品判斷依據。面對嚴重惡化的空氣品質,各級政府主管機關應依據環署訂定的「空氣品質嚴重惡化緊急防制辦法」採取相應防制措施,不過現行辦法已超過20年,且未納入PM2.5等指標,對空品改善管理已不合時宜,環署空保處表示希望盡快修訂新法公布實施,以及早因應嚴重惡化的空氣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