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深埋在挪威群島深山海拔130公尺處的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因為異常高溫造成雪水融化而淹水。這個人工仔細設計用來保存脆弱生態的環境,現在也受到劣化的外在生態威脅。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都會研究院主任Simon Marvin投書英國獨立報指出,面對自然環境與氣候的人為變化,許多人的解決方案卻不是持續去拯救「室外」的自然環境,而是在「室內」以人工方式設法複製自然環境。人們投入越來越多資源創造新的合成環境,並把它密封起來。
這些在高度控制下的環境,被視為克服外在限制和不確定性的方法。例如,氣候變遷造成降雨和溫度改變,為因應農業產量的不確定性,改用合成環境生產糧食作物和植物,精確地用科技控制溫度、濕度、灌溉水量和光照,以達到最佳產量,緩減外在環境不確定性的風險。
人工環境也被當作保護瀕危物種的方式。如新加坡的濱海灣花園內有數千種仔細挑選的植物,大多數都無法適應新加坡的自然氣候。由複雜的技術設施管理兩個超大的空調溫室,一個模擬地中海型的乾冷氣候,另一個模擬雨林氣候,栽培具有「高保育價值」的熱帶山區植物。
Marvin提醒,控制人工環境的確逐漸成為各級政府解決經濟和生態不確定性的手段。但是這些人工環境往往只能保護富裕城市和富人,一般甚至脆弱的城市卻得面對自然環境更多的不確定性和風險。
此外,政府和企業也用人工環境創造消費空間。例如,人工的自然被搬進室內,只為了改善運動和休閒活動體驗,像是室內滑雪場、攀岩中心等。有些高級飯店和公寓現在則有人工雪洞、叢林陣雨跟虛擬高球課。
Marvin指出,開發這些新的空間需要複雜、訂製的設備,包括空調、水處理、垃圾處理設備、冷暖氣、氣壓調整和數位技術與裝置,非常昂貴並需要大量能源生產養護。因此投資這些人工環境,往往間接造成自然環境的破壞,只為了讓人工環境舒適安全。
最後Marvin呼籲,新的人工環境並非無堅不摧,就像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也會淹水,再封閉安全的環境也會有意外的脆弱點,如生態改變和技術失誤。此刻我們必須停下來好好思考,合作發展全球性的解決方案改善室外自然環境,不是比打造室內人工生態更合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