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眼椋鳥族群擴大 本土烏頭翁不敢靠近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紅眼椋鳥族群擴大 本土烏頭翁不敢靠近

2018年03月27日
摘錄自2018年3月26日中央社台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外來種「亞洲輝椋鳥」成群出現在台東,火紅的眼睛,「對內很合作,對外很排斥」,包括台東本土烏頭翁不敢靠近,生態專家為此也感到憂心。

台東縣野鳥學會理事長林國欽表示,這些鳥是外來種「亞洲輝椋鳥」,人為棄養或是逃出鳥籠。體型差不多2隻麻雀大,出現在台東這群大概有20、30隻,過去台東也有發現,但首次成群出現。

林國欽說,這種椋鳥成鳥時羽毛會有金屬綠,陽光照射下很漂亮,不過眼睛是紅色的,「很像魔鬼」,牠們「對內很團結,對外很排斥」,只要牠們在,其他鳥類都會被趕走。

莊姓鳥友說,這幾天前往觀察,過去何氏蒲葵成熟時,會有很多種類小鳥跑來覓食,尤其是台東特有種烏頭翁。不過,自從椋鳥來後,其他鳥類不見了,偶而會有烏頭翁出現,但都找沒有椋鳥的果樹覓食,看到椋鳥飛過來,就立即離開,不敢和椋鳥一起共食。

作家、生態保育工作者劉克襄數年前就注意到「籠中逸鳥」亞洲輝椋鳥近幾年迅速擴散到台灣各地,今天(26日)他接受記者電話訪問表示,椋鳥適應力強,尤其是在城市還會攻擊麻雀,前幾天他在台北大安森林公園也看到20幾隻,在高雄也發現上千隻的群組,現在連台東也發現,「可能已經遍布全台」,情況讓人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