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威富品牌有限公司於本月2日帶領旗下品牌57位員工,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共同舉辦南區地球日志工行動——南布袋濕地生態工作假期,深入布袋漁村,認識在地友善環境的白蝦養殖及水產加工廠,更頂著五月時節的高照豔陽,揮汗協助南布袋濕地的營造工作。
由水文和土地長時間變化交織出的鹽分地帶,過去南布袋地區的居民發展出以漁業、曬鹽為主的生產活動。日治時期因日本國內的需求,更大面積於南布袋徵收魚塭、潮間帶土地,發展出大規模的鹽田。
隨著國民政府來台,1980年代後推動機械化曬鹽,導致大批鹽工失業,2000年後台鹽轉投資自然條件更適合產鹽的澳洲,台灣的鹽田因此全面廢曬,布袋的曬鹽產業也因此走入了歷史。鹽田停止運作了,南布袋這片廣大的鹽灘地反而因為無人管理,鹽份逐漸淡化而孕育出一片生態豐富的濕地,遊覽車行駛在緊鄰濕地的台17線濱海公路,往西邊望去盡是一群一群的水鳥自悠游飛翔的淺灘美景。
志工本次的任務,即是參與由台大城鄉發展基金會及嘉義縣生態保育協會等在地團隊共同執行的鹽田濕地改善復育計畫,協助南布袋濕地棲地環境的營造工作。一組志工需將從漁村蒐集來的蚵殼重新打洞綁成串,綁上已立好的竹竿形成垂吊式蚵架,在蚵苗附著生長的同時,也能淨化濕地的水質。
而為了讓鹽田濕地有更多樣的環境,提供水鳥棲息和掩蔽空間,另一組志工則需沿著過去的鹽田鐵道種植濱海樹種。為了隔絕地底的鹽氣,需將蚵殼舖在樹穴底層,再覆土將樹苗種下,等待第一波梅雨鋒面的灌溉。
生長於布袋新岑的台大城鄉基金會執行長蔡福昌,一邊帶著志工種下樹苗,一邊與在地講師們回憶著不同年代的鹽田故事,除了驕傲著身為鹽田濕地的一份子,字句間也流露出對於未來鹽灘地發展光電的擔憂。在講師們的家鄉常談中,重現了南布袋鹽田濕地的生態與文化價值,也讓志工們深感本次志工行的意義,種樹組的志工謝惟絜感動的表示,非常謝謝有這群人努力維護著這麼珍貴的濕地環境。
鹽田濕地除了讓生物棲息,蓄水功能更是提供了滯洪服務、以及在地養殖漁業的水資源,與在地居民的生活及生產息息相關。帶著志工成隊的走入魚塭中央的金嵐養蝦場,認識何謂友善環境的生態養殖。不同於慣行魚塭,金嵐養蝦場的魚塭埂上種了成排的果樹,不灑除草劑、不投化學藥劑、物質循環再利用及尊重環境承載量是老闆陳勝田的養殖理念,短短的導覽將10多年探索學習的養殖經驗分享給志工,老闆娘葉怡君則對香草及蝦料理有一番研究,堅持保留食物最原始的風味,志工則現場在老闆娘的指示下嘗試烹飪白蝦,每一位志工試吃後都讚不絕口。
水與陸的交界,過去的桑田成為滄海,多年來孕育出了豐厚的生態與文化,期待志工們藉由此行體會到台灣西南沿海的三生——生產、生活及生態,共同關懷與守護這片鹽田濕地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