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下午來自高雄的環保團體在立委陳曼麗的陪同下,拜會環保署長李應元當面表達了他們對於高屏空污總量管制二期減量期程的不滿,更不能接受健康風險已經超標的工業區還有可能污染再增量。他們要求,二期應該以PM2.5降至WHO的年均標準值10微克/立方公尺為目標。
李應元則回應,未來將針對高健康風險的熱區加強治理,原則會是要求業者關閉熱區內的舊廠,取得抵換量才能設新廠為原則,讓熱區內的空污只少不多。
高屏總量管制一期將在今年6月底劃下句點,7月進入二期。二期計畫公告在即,民間也在上週提出看法,不過卻10天來不見環保署正面回應,因此前往拜會李應元。一行人包括美濃愛鄉協進會榮譽理事長劉孝伸、高雄市野鳥學會總幹事林昆海、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博士後研究員施佳良、高雄市議員吳益政辦公室等人。
環團要求 高屏總量管制 PM2.5以WHO標準為目標
民間當時的提醒包括污染減量速度太慢、削減的污染量太小、抵換交易比例太小、移污固污抵換仍有爭議等問題,更要求健康風險已超標的工業區,新設廠應暫緩,以免實質上再有增量。
環團們表示,總量管制走了16年,公告上路後,第一期減量幅度其實並不大,因此他們十分期待進入第二期後,環保署可以大刀闊斧,發揮政策效力,但目前的草案,未來6年半只減了7至25%,他們感到非常失望。
環團指出,草案是以BACT(最佳可行控制技術)為目標,但目前的部分行業的BACT已經落後於國際,二期管制不該只是BACT而已。至於那麼二期的目標應該是什麼?環團建議就以PM2.5比照WHO的年均標準值10微克/立方公尺為目標,然後環署再反推回該要求業者達到怎麼樣的減量。
固定污染源抵換爭議 李應元另拋「熱區」計畫
對於固定污染源的抵換,環團要求加大抵換比例,至少應該1.3比1;而移動源的削減量不能挪做固定污染源使用,如果非要用,也必須限制用在轉型或扶植綠色企業興辦;而健康風險已經超標的工業區,新設廠應暫緩,不能再讓高風險地區的風險增加。
李應元表示,環保署下半年將開始處理高健康風險的「熱區」,業者想要抵換,必須是拿關掉熱區內的舊廠,來換設新廠,熱區內原則會是「空污只能少不能多」。不過環團所反對的拿移動污染抵換固定污染,李應元沒有正面承諾,而是說在空污總量管制制度中,讓移動源抵換固定源,也可以加速移動源的減量,加上目前已經在做的移動污染源減量,對於整體空污量下降會有實質的幫助。
而環團要求第二期程削減量提高、時間縮短,尤其第一批高排放量的136家廠商應該從原計畫的6年縮短為3年內要達成目標,空保處處長蔡鴻德表示要縮短到3年是有困難,但環保署會朝4年半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