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濕地大會在台登場 林務局長等四人獲國際濕地景觀卓越獎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國際濕地大會在台登場 林務局長等四人獲國際濕地景觀卓越獎

2018年11月26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林琪娟報導

2018年國際濕地研討會,閉幕式的大合影。林琪娟攝。

2018年國際濕地研討會,由農委會林務局主辦,在11月21日、22日舉行,大會主軸「森川里海護里山」,象徵著透過散佈在台灣各處的濕地,像一艘艘綠色小船串連「森、川、里、海」,共同建構國土生態綠網,落實里山倡議精神。22日,則由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Society Of Wetland Scientists)頒發國家濕地景觀卓越獎(WetScape Merit Award)予林務局長林華慶、台北市副市長林榮欽等四人,表彰並感謝他們對於濕地保育的貢獻。

此次大會共邀集11個國際核心濕地保育組織代表,計18位濕地領袖及專家學者、國內相關部會、地方政府、專家學者及非政府組織代表與會,在既有濕地經營的基礎上,共商在國土綠網架構下的濕地發展目標與策略。與會的WWF(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行政總監江偉智(Peter Corthwaite)在致詞時宣布,五年內將在台灣設立WWF台北分會。

21日會議上,林華慶指出,濕地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如何讓濕地在維持生態棲地功能下,能與既有的農漁、供水、遊憩及其他產業共生共存,是未來濕地保育面臨的挑戰。林務局推動「國土生態保育綠網」計畫,提出由中央山脈保育軸為核心,「擴大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保育軸效應」,「以既有海岸保安林為基礎,串聯西南沿海濕地生態,建構西海岸生態保育軸」、「以東西向河川及生態造林綠帶連結山脈與海岸保育軸」等三大目標,從中央山脈軸線沿河川、水田、海岸,營造友善生產地景,強化生態保育並促進濕地之明智利用。

垂直濕地需受重視


大會會場外的垂直濕地模型。林琪娟攝。

第二天大會的主題之一是垂直濕地。美國北達科達州立大學(Nor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生命科學系教授盧斯‧奧特(Marinus L. Otte)說,垂直濕地雖一直存在,但台灣對垂直濕地沒有明確的定義,且國際上對垂直濕地的關注也遠不如水平濕地多。垂直濕地最著名的例子是愛爾蘭和英國的氈狀蘚沼,濕地基質是由泥炭地組成,遍佈整座山脈,孕育著富饒的濕地植物。

盧斯‧奧特此次演講將垂直濕地定義為「傾斜30度以上之區域,且必須具有生命週期中長時間依賴地表或接近地表之水源的植被」,垂直濕地可能並非河流,但具有薄層水流,並孕育多樣濕地植物。而近年來,高海拔濕地在台灣也越發受到關注,台灣的地貌等等,使水不斷從山區進入沿海地帶,水的移動方式不只經由河川,更包含沿著岩石表面穿越厚厚泥炭和植被而流動的薄層水流,而這些地方生長的多為濕地植物,生態系符合濕地的定義。

盧斯‧奧特說,垂直濕地可以提供多項生態系服務,如飲用水與水力緩衝等等,尤其像台灣一方面需預防洪災,一方面又需供應農業及家居用水,就更凸顯出垂直濕地的重要性。現在破壞垂直濕地的主要元兇是氣候變遷及上游水紋特性的改變,尤其常由公共建設和礦業造成難以挽回的傷害。

講者薩克其萬大學(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地質系博士本‧勒佩奇(Ben LePage)則認為,雖然學界對垂直濕地這種新型濕地還相當陌生,但許多利害關係人早對垂直濕地有不少了解。我們務必要謹慎規劃這些資源的使用方式,要在科學研究和經濟利用間取得平衡,而這需要各方團體的共同參與。

之後的討論,分成A、B、C三小組進行不同的濕地議題討論。其中B小組的主題是「濕地在國土計畫中的定位與調適」,主要談的是最近熱門的桃園大潭藻礁,劉少倫講解「建立桃園藻礁中工業污染影響較小區域內殼狀珊瑚藻群落結構之生態基礎線資料」、李坤璋講解「桃園藻礁蟹類組成」,陳昭倫則是就桃園藻礁已知、未知以及無法知的科學資訊進行整合,期以提出桃園大談藻礁的相關保育措施。

林務局長等四人獲國際濕地景觀卓越獎


林華慶獲得國際濕地景觀卓越獎。林琪娟攝。

最後由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亞洲委員會頒發國際濕地景觀卓越獎給受獎人,國際濕地景觀卓越獎係首度在亞洲頒發此一獎項,受獎人包括林華慶、林欽榮、台北市公園路燈管理處長黃立遠與國家地理學會亞洲區執行長李在哲,表彰並感謝他們於濕地保育的貢獻。

濕地景觀卓越獎獲獎者係經國際學者提名,經事蹟檢驗、評選和16國國家代表決議認證,四位得獎人獲獎理由如下:

林華慶在林務局長任內,推動及擴大深化「里山倡議」及「國土綠網」計畫,將中央山脈森林一路向沿海擴散,串連周遭的淺山、海岸林、濕地等,以推動生態造林、里山倡議與生態旅遊等方式,結合現有的自然保護區域,串連生態廊道,強化垂直濕地的復育和保育,提供野生動植物種生存環境,並成為周邊居民發展友善環境耕作農業之有力後盾。

林欽榮擔任台北市政府、高雄市政府、台南市政府高級首長期間,規劃高雄濕地廊道 、整治台南運河,進行台北市淡水河、基隆河河川整治及永春埤等埤塘濕地復育。

近年來,李在哲通過國家地理學會的資助計畫、獎學金和公民科學活動,支持各種生態保護工作的領導者,成功保護亞洲濕地和關鍵物種。二十多年來,李在哲在推動東亞和北美西海岸的學術研究領域中,產生重大的變革。此外,他在領導企業發展、創新公司,以及運用多邊網絡,倡導非營利組織的永續發展,他具備多方面的獨特經驗,其經驗和成就,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黃立遠則在台北市大地工程處及公燈處首長期間,規劃台北市永春埤濕地、劍潭濕地、大安森林公園及生態社子島等埤塘濕地復育。

作者

林琪娟

也可以叫我卡滋。世界長什麼樣子,一部分是由自己決定的,希望這個世界可以對生命溫柔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