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覆蓋+綠覆蓋 抑制卑南溪口揚塵 台東人揮別「吃沙配飯」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水覆蓋+綠覆蓋 抑制卑南溪口揚塵 台東人揮別「吃沙配飯」

國土綠網系列報導(8)

2019年04月03日
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 廖靜蕙台東報導

台東給人好山好水的印象,空氣品質更是一級棒,但外界有所不知道的是,卑南溪下游每逢旱季及季風強勁季節時,「揚塵僕僕」使得台東市民不但「吃飯配沙」,更影響呼吸道健康。抑制卑南溪口揚塵,除了水利署第八河川局過去十年的「水覆蓋」,現在再加上林務局的「綠覆蓋」政策,台東市民不再吃飯配沙。

台東林管處在卑南溪北岸的高灘地(右)植樹造林,和水覆蓋(左)相互幫補。攝影:廖靜蕙
台東林管處在卑南溪北岸的高灘地(右)植樹造林,和水覆蓋(左)相互幫補。攝影:廖靜蕙

卑南溪下游揚塵整治,增加水覆蓋以及綠覆蓋面積是關鍵。攝影:廖靜蕙
卑南溪下游揚塵整治,增加水覆蓋以及綠覆蓋面積是關鍵。攝影:廖靜蕙

卑南溪從池上、瑞源,到紅葉溪交會口,整個寬廣溪床,即便上游不缺水,到下游就呈現缺水,沒有足夠的水源覆蓋,植被也不夠,溪床多數呈裸露狀態。而越往下游平緩的河床土砂,粒徑愈小,每逢枯水期受東北季風吹拂致產生嚴重河川揚塵現象,以PM10為主懸浮微粒,影響台東居民生活品質甚鉅。

水利署八河局長期與台東縣府合作,增加水覆蓋抑制卑南溪口揚塵,成效獲肯定,多次吸引國內外單位前來觀摩,2018年更榮獲河川揚塵管制項目拔尖殊榮。

然而水覆蓋仍有其限制,工法屬短期防制措施,遇颱風大雨即沖毀,修復完成需1個月,在修復期間,仍會發生大小不一的揚塵事件,因此仍需種植樹木及地被植物,達到長期防制效果。

水利署與台東縣政府合作魚塭式水覆蓋。攝影:廖靜蕙
水利署與台東縣政府合作魚塭式水覆蓋。攝影:廖靜蕙

2018年,林務局台東林管處長劉瓊蓮與八河局長會談,提出以造林「綠覆蓋」共同抑制揚塵的構想,開啟跨專業、跨部會合作。

台東處選擇適合沙地生長的草籽、樹種,在八河局提供的河川高灘地條播,讓它盡快發芽,固砂。

同年4月份首次於卑南溪口南岸護坡及河口灘地種樹,並以具定沙、防風、耐鹽、抗旱功能的黃槿及木麻黃,並直接以馬鞍藤、濱刀豆及蔓荊條播。10、12月於北岸高灘地再度種植,並依照高度分別種下:相思樹、黃連木、黃槿、臭娘子、草海桐、林投等,六種海岸原生樹種;卑南溪下游、中華大橋下方及中游的瑞和堤防堤前培厚區,也已進入規劃階段。

依高矮栽植樹種,是八河局提出的規劃。台東處作業課解釋,靠近卑南溪河岸的樹種,選擇較高的樹種,如相思木、水黃皮等,往海岸遞減樹種高度,原理是利用成樹由低至高之樹型,降低河床風速,減少揚塵之發生。

因此,當季風從海面吹來時,將掀起的風沙一路往河岸升高,再如拋物線帶到對岸的保安林去,而非落到卑南溪上,是具有導風效果的植樹。


卑南溪北岸高灘地植樹導風方向示意圖。圖片來源:台東林管處

至今陸續完成6公頃以上的植樹造林,等今年春季與雨季來臨,加速地被擴展、苗木定根及枝葉開展,就能進一步確立河川高灘的綠覆蓋,長期抵抗揚塵,同時營造友善生物棲地。劉瓊蓮說,在河川高灘地營造生物多樣性的生育地,可以預期昆蟲、囓齒動物、鳥等,陸續因為食物進入,當植被一連串的生態系站穩腳步,就能提供穩定的生態系服務。


條播藤蔓類植物,初具成效。攝影:廖靜蕙

劉瓊蓮說,和八河局合作是相當愉快的經驗,同仁也因貢獻了專業而與有榮焉,是多贏的局面。八河局也表示,揚塵防制已不在是單一單位能所做,仍需協同在地相關單位,才能達到揚塵防制。

台東處作業課承辦張淑雅也提到,與八河局合作既通暢又密切,常是一通電話,告訴作業課哪裡有一塊地可以增加綠覆蓋,約好就到場現勘,看完之後,開始討論時間、規劃栽植樹種,當口頭溝通、確認沒問題之後,才發公文,整個流程非常流暢、簡便,加快工作步調。

現在,河川局先給地點,由林管處規劃時間、配苗,也有充裕的經費支持,一切按步就班順序進行。張淑雅說,不像過去,每個步驟都得公文往返,簽一個公文就要一個星期。現在只要工作規畫好,一紙公文,就開始做,三個步驟就完成。

劉瓊蓮說,自從卑南溪口增加水覆蓋面積後,揚塵問題獲得長足改善;再加上保安林植樹完整、增加河川高灘地綠覆蓋,對抗揚塵危害,讓台東居民擺脫吃沙配飯的命運。


台東林管處長劉瓊蓮率領同仁,拜訪水利署第八河川局,以植樹專業助抑制揚塵一臂之力。圖片來源:台東林管處

農委會林務局「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中,「河川綠帶造林」肩負著連結山脈、平原至海岸,編織國土生物安全網的使命。由經濟部水利署第八河川局釋出卑南溪沿岸高灘地,再由林務局台東林管處進行植樹增加綠覆蓋,為此提供了具體的註腳。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