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倒退 與「2°C」的距離愈來愈近 學者籲啟動遷都計畫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減碳倒退 與「2°C」的距離愈來愈近 學者籲啟動遷都計畫

2019年05月13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文姿報導

氣候變遷下,全世界平均升溫已達1°C,台灣則上升約1.4°C。因盆地地形與都市熱島效應影響,台北市在升溫、極端氣候上都受到更大衝擊。氣象與生態專家今(13)日站出來疾呼政府提出具體政策對抗氣候變遷,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更要求政府發布「氣候急診」、啟動遷都計畫。

升溫2°C情境下,台北市與新北市海平面上升地圖。截圖自網站「sealevel.climatecentral.org」。
升溫2°C情境下,台北市與新北市海平面上升地圖。截圖自網站「sealevel.climatecentral.org」。

台北受衝擊更劇  分散風險民間建議遷都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估計,以目前暖化速度持續增加,可能在2030年到2052年之間,地球暖化就會達1.5°C。不過,國內研究卻顯示,全球暖化在台灣更加劇烈。

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以最新數據指出,地球平均升溫達1°C,而台灣的升溫是1.4°C,台北則高達1.7°C。原因在於台北的盆地地形,加上過度發展,導致嚴重熱島效應,升溫更為顯著。以此為基礎,汪中和評估,若2030年全球升溫提早抵達1.5°C的話,屆時台北升溫將達2°C。

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創辦人、氣象達人彭啟明也指出,升溫會讓暴雨增加。台北就有午後雷陣雨、暴雨越來越劇烈的趨勢。此外,氣候變遷也會讓颱風強度越來越強,很難說某一年的颱風數量多或少,但未來趨勢是強颱會增加很多。

在海平面上升的部分,汪中和解釋,受到台灣海峽海水來源多及地球自轉影響,台灣西半邊海平面上升率會達全球平均的二倍。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葉光芃表示,印尼雅加達已經決定遷都了。考量台北可能受到高溫、水災、空污地震等多重危險,應該分散風險。遷都是項大工程,從規劃到落實長達2、30年,現在就要啟動計畫。

彭啟明說明,是否淹水與當地的水利基礎設施有關,很難找到一個不淹水的地方,但需要找一個淹水可以很快排除、回復力好的地方。台北因人口密集、資產多,一旦有災情,損失會更大。

全球減碳疲軟  從學生開啟抗議風潮

雖然IPCC建議2030年就要減少一半的碳,2050年做到零碳,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C以內。但彭啟明對此表示悲觀,全球作為並不積極,恐怕2°C將會失守。台灣不僅減碳目標不夠積極,更反其道而行,宣布2035年新售機車全電動化政策停擺。

彭批評,政府除了減碳,還需要展開調適作為,但這幾年「永遠是說、沒有做」。蔡英文政府並沒有立下更積極的減碳政策,而副總統陳建仁2017年宣稱年金改革後就會開始的「反空污,抗暖化」政策至今沒有下文。

左起:陳昭倫、葉光芃、彭啟明等學者專家呼籲政府對氣候變遷展開行動。攝影:陳文姿

左起:陳昭倫、葉光芃、彭啟明等學者專家呼籲政府對氣候變遷展開行動。攝影:陳文姿

要求政治人物擔起對抗全球暖化的責任,去年底16歲的瑞典少女桑柏格(Greta Thunberg)發起學生罷課行動「Fridays For Future」。這項行動繼高爾「不願面對的真相」後,再度掀起全球關注氣候變遷。5月24日將擴大展開為全球氣候行動(Global Climate Strike For Future),台灣也會加入這場行動。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說明,台灣周圍海水升溫是全球最快速的區域之一。即便升溫控制在1.5°C之內,全球還是有90%的珊瑚礁將消失於地球上,連帶讓提供人類生活的生態服務跟隨著消失。「距離2030年只有12年,這樣的地球是大家願意看到的嗎?」

葉光芃表示,1日英國國會、9日愛爾蘭國會都已經相繼宣布進入氣候變遷緊急狀態,台灣政府也應宣布氣候急診,提出更積極的作為。他呼籲不管是大人、小孩在5月24日都要一起出來對抗氣候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