遶境、造船廠入遊戲 海大學生專題展翻玩和平島人文特色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人文

遶境、造船廠入遊戲 海大學生專題展翻玩和平島人文特色

2019年06月22日
轉載自農傳媒;文、攝影:莊曉萍

提起和平島,你會想到IG打卡熱點阿根納造船廠,還是歷史悠久的社靈廟三府王爺游江?海洋大學文創設計產業學系專題展「拾歲和平」,以「一堂不用40分鐘的通識課,帶你了解你所不知的Heping Island(和平島)」,將和平島豐富的人文歷史融入文創商品,藉由桌遊、互動式繪本和產品包裝,刷新觀眾對和平島的印象,也為社區注入新活水。

和平島位處基隆外海,最早開發者是凱達格蘭族人,後來中國沿海漁民也來了,1626年西班牙人佔領基隆後,更在島上興建「聖薩爾瓦多城」,使得和平島成為重要的貿易站。後續歷經荷蘭、明朝、清朝、日本及民國等政權,自然環境與歷史發展孕育了和平島豐厚的人文景致,海大文創系三年級10組學生以海駛地形、聖薩爾瓦多城、社靈廟三府王爺遶境、阿根納造船廠,以及燈火漁業為題,在3個月內整理研究資料、拜訪地方耆老,經過不斷地來回修改,產出讓社區也有感的文創商品。

以社靈廟三府王爺遶境為題的學生呂姿瑩表示,過去從來不知道和平島有如此歷史悠久的廟宇,透過訪談與文獻探討,她才知道原來遶境有兩次:陸上和海上,王船上所準備的祭品也因為結緣對象不同而有差異;此外,王船也不會像東港一樣燒掉,而是長年擺在廟宇裡。因此在她們設計的商品中,包含王船形狀搭載經王爺同意形象木牌的「滿載燈」、結合遶境路線的穿線盤,讓觀眾可藉穿線過程認識遶境,並創作出獨特圖案。主角一樣是社靈廟,也有同學以「社靈好禮」為題,設計出連長輩都能編織的特色手環,為此次專題展中最有潛力量產的商品,今年兩組同學也會協助社區宣傳巡江活動。


海大文創系三年級學生呂姿瑩手裡拿著經過王爺許可才畫上的木牌,船身正反面載的是陸上與海上不同的貢品,也象徵王爺在兩次遶境終結緣的對象不同。

除了與社區連結緊密的遶境主題,在產業部分,同學打造的縮小版阿根納造船廠變身為桌遊,要考考玩家如何運用木桿將船隻順利送出港;和平島的燈火漁業則是由一隻剝皮魚阿波來告訴大家,書中不只使用文字來說明,還有許多驚喜的小設計,讓大小朋友都能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知識與樂趣。此外,也有同學設計了閱讀海蝕地形的教戰手冊,讓讀者可按圖索驥認識海蝕地形不同的發展階段。

海大文創系大三畢籌會周芸萱說,此次展覽命名為「拾歲和平」是希望在海與陸碰撞之際、穿梭在古與今之間,讓和平島人能與土地緊密連結,拾起浪花、拾起光陰,拾起歲歲年年的希望;而海大做為和平島的鄰居,同學們覺得有責任讓更多人認識這樣具有獨特自然與人文的海島。「拾歲和平」專題展只到6月23日,一起到和平島公園遊客中心上上這堂通識課吧。


同學以剝皮魚的角度介紹和平島焚寄網漁法,繪本內不只有豐富的解說文字,還藏有互動的驚喜,讓讀者可更了解此項捕撈方式。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農傳媒》,不適用CC共創授權條款。 

作者

農傳媒

農傳媒是由財團法人豐年社所成立,以「與農共聲、與食俱進、與環境共享」為宗旨,關注農業各個面向的專業網路資訊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