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首批體細胞克隆地方豬誕生 地方豬資源保護?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四川首批體細胞克隆地方豬誕生 地方豬資源保護?

2019年10月02日
摘錄自2019年10月2日新華社成都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據報,四川農業大學表示,位於巴中市的一個青峪豬原種場內,4頭通過青峪豬體細胞克隆和胚胎移植技術受孕的母豬,近日順利產下23頭健康狀況良好的純種青峪豬仔豬,這是四川首次將非基因編輯體細胞克隆技術運用於地方豬資源保護。

青峪豬是四川省地方豬種,被稱為「巴中土豬」,名列四川省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為加強對地方豬品種遺傳資源的有效保護,四川已在全省建成7個地方豬品種的遺傳資源保種場(區)和一個四川省級畜禽遺傳資源基因庫。

2019年3月,為應對非洲豬瘟疫情對地方豬遺傳資源的威脅,實現遺傳資源保存和活體恢復,四川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朱礪團隊聯合巴中市巴山牧業公司開展青峪豬體細胞克隆試驗。5月,團隊培育出克隆胚胎。6月,完成4頭代孕母豬的胚胎移植。

朱礪說,體細胞克隆青峪豬的成功分娩,實現了地方豬遺傳材料的長期保存和活體恢復,證明四川農業大學全面掌握了在重要疫情形勢下保護地方豬品種遺傳資源的綜合應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