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安環境】苗栗封溪護魚、過去七年史上最熱、載人電動機首飛 | 環境資訊中心
編輯直送

【午安環境】苗栗封溪護魚、過去七年史上最熱、載人電動機首飛

2021年11月01日
編輯室

11月1日

嘉明湖水檢出微塑膠 林管處籲勿湖畔紮營

綠色和平檢測嘉明湖水,結果微塑膠(泛稱塑膠微粒)的平均檢出率達100%,林務局台東林管處今天呼籲遊客,避免在湖畔周邊紮營、如廁,降低遊憩活動對湖區水體、環境的直接影響,同時也應優先使用非塑膠製品、非拋棄式餐具、包裝袋等登山器材,攜出所有帶上山的人工物品,實踐無痕山林運動精神。(中央社報導

宜蘭市垃圾分類9月不合格 公所籲民眾配合落實

宜蘭市公所今天表示,宜蘭縣政府從9月起恢復垃圾袋破袋檢查有無分類後,宜蘭市清運部分一度不合格,若11月抽查仍不合格,未來擬每天強制破袋檢查,請民眾配合落實垃圾分類。(中央社報導

桃園農地污染整治費時多年 今年改善完成復耕

過去,桃園市列管污染農地342公頃,占全國三成,2003年起開始整治,總共耗資9.7億元,終於在今年全部改善完成。早期雜草叢生荒蕪的汙染農田,如今也有多處復耕。(公視新聞報導

解決農廢物 虎尾、台西設回收點免費清運

為了要解決農業廢棄物,無處可去衍生亂丟棄或焚燒事件,雲林縣環保局推出「農業廢棄物回收及資源化示範計畫」,在虎尾鎮、台西鄉設置兩處農廢物回收點,農民可透過預約方式,將廢塑膠膜、防蟲網等農廢物進行免費清運服務。(公視新聞報導

銅鑼鄉三條溪今起封溪護魚五年 地方期待魚蝦回來悠游

苗栗縣銅鑼鄉新隆河支流八燕坑溪、麻園溪及九份溪流域約有8公里河段,今天起五年封溪護魚,禁止垂釣等任何方式捕獵魚蝦等水產動物,地方期待休養生息繁衍,期望有如南庄鄉蓬萊溪,魚蝦成群悠游。(聯合報報導

迎戰缺工、氣候變遷 農委會工研院展示智慧農工成果

農業缺工、氣候變遷問題越來越大,台灣農業面臨轉型升級、開放市場國際競爭壓力;工研院台南分院今天舉辦「創新農工跨域合作成果發表會」,展出與農委會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土壤「快篩」能在30分鐘內得知土壤營養成份、防範柑橘日燒不再只能靠老農經驗、畜舍掃地機器人等16項許多農友難以想像的「智慧農業新技術、農工成果」,讓人眼睛一亮。(聯合網報導

香山濕地復育有成!台灣招潮蟹「15年成長33倍」

新竹市香山濕地過去因人為種植,導致紅樹林氾濫,不僅改變原始棲地、也讓濕地生物種類單一化,300多公頃的紅樹林除會孳生小黑蚊,也會造成淹水。經市府整治、逐年清除紅樹林,還原成生物棲地,今年委託清華大學生態調查,該處指標性底棲動物特有物種「台灣招潮蟹(台灣旱招潮)」從2006年1.3萬隻到今年估算超過43萬隻,數量成長33倍,也可觀賞各種魚蝦貝蟹及鳥類。(聯合報報導

鳳凰山軍訓場外來種輝椋鳥湧現 高市府:加強巡管、制止餵食

高雄鳳凰山為軍事訓練場地,「拍鳥俱樂部」會長黃蜀婷今表示,鳥友發現上百隻外來種輝椋鳥出沒,擔心造成生態危害,市府農業局現勘發現有民眾於步道餵食,引起輝椋鳥數量異常增多、聚集,將與軍方加強巡邏管理,並制止餵食行為,若民眾屢勸不聽,餵食造成環境髒亂,將會同環保局開罰,呼籲民眾不要餵食野生動物。(自由時報報導

台澎電網運轉 口湖鄉民要求設電磁波偵測器

台電「台澎海底電纜」工程歷經16年,10月30日正式通電營運,「台澎電網」線路從澎湖縣湖西鄉到雲林縣口湖鄉,口湖鄉民今日表示陸上電纜經過住宅區及學校周邊,經不斷陳情抗爭無效,只能無奈接受,未來將要求台電設置電磁波偵測器,隨時監測電磁波是否超量,確保自身安全。(中時新聞報導

補充化學物質清單 國衛院生物製劑二廠環差過初審

國衛院計畫於竹科竹南基地設置生物製劑二廠及傳染病檢體資料庫,環委建議詳列本次變更後規劃使用及營運的化學物質清單及數量、廢水滅菌等資訊,本案決議通過初審,將進大會審查。(中央社報導


化石燃料豐卻缺轉型資金 非洲國家能源革命陷兩難

力求大幅減排的聯合國氣候大會10月31日揭幕,不過,正處快速發展階段而電力供應遇瓶頸的非洲,在缺乏綠能轉型資金,而化石燃料儲量充足情況下,陷入了無所適從局面。(中央社報導

聯合國報告:2015到2021恐成有紀錄以來最熱七年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10月31日表示,2015年到2021年將成為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七年,溫室氣體排放導致的全球暖化恐為「當代和未來世代帶來深遠影響」。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發現,2021年的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水準高約攝氏1.09度。(中央社報導

拜登、強生、查理王子搭專機赴COP26 被批環保偽君子

英國周日郵報估計,全球政治人物和商界領袖共搭乘400多架私人飛機到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參加10月31日開幕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這些私人飛機預計共將排出1萬3000噸二氧化碳,超過1600個蘇格蘭平民一年排碳量總和。(聯合報報導

載人電動飛機首次飛越紐西蘭海峽

史上首架載人電動飛機飛越紐西蘭庫克海峽。紐西蘭飛行學校ElectricAir創辦人弗里德曼(Gary Freedman)今日駕駛電動飛機從南島布倫亨出發,降落於北島威靈頓國際機場,全程約78公里,或創下電動飛機橫越最長水域距離,以及成為全球首位以電動飛機飛越庫克海峽的人。(星島網報導

格陵蘭島冰層10年內融冰3.5兆噸 全球洪災風險升高

今天發布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在過去十年內,格陵蘭島冰層共有3.5兆噸的冰融化,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1公分,各地洪災風險也因此升高。全球最大島嶼格陵蘭(Greenland)上冰層內含的冰凍水,足以讓全球海平面升高約6公尺,且極端融化事件的頻率已持續增加至少40年之久。(中央社報導

習近平談氣候挑戰 促富國金援發展中國家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0月31日晚在北京繼續以視訊方式,出席G20領導人第16次峰會,重點闡述對氣候變遷、能源、永續發展等問題的看法。習近平指出主要經濟體應加強合作,以全面有效落實《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及其《巴黎協定》。他還稱20國集團成員應率先促進先進技術推廣運用,發達國家亦要切實履行承諾,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支持。(世界新聞網報導

香港中大研究首發現植物細胞抗旱機制 或有助提升農作物產量

全球暖化加劇,導致氣候變遷為糧食供應帶來危機。香港中文大學於近日公布了最新研究,首次發現植物細胞內囊泡對抗乾旱環境的機制,將有助於開發提升植物抗旱抗逆能力的方法,相信相關發現可為增強農作物抗旱能力的研究提供新方向。(東網報導

中國西北四省區 風電光電基地開工

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30日披露,10月中下旬,內蒙古、甘肅、青海、寧夏四省區集中開工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主的大型風電光電基地項目,總規模近3000萬千瓦,拉開第一批裝機容量約1億千瓦項目開工序幕。新華社報導,中國沙漠、戈壁、荒漠地區面積廣闊,風能太陽能資源富集,技術可開發量占中國比重60%以上。(聯合報報導

中國推糧食節約方案 鼓勵檢舉餐飲業者浪費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去年下令制止餐飲浪費。中國官方今天發布「糧食節約行動方案」,其中包括加強對餐飲行業的管理,鼓勵消費者透過服務熱線檢舉餐飲服務經營者的浪費行為。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負責人表示,這個方案聚焦糧食生產、儲存、運輸、加工、消費各環節的損失浪費問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和消費國,全產業鏈節糧減損的空間很大。(中央社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