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規模最大環境藝術行動 記錄曾文溪上中下游人文故事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台灣規模最大環境藝術行動 記錄曾文溪上中下游人文故事

2023年08月11日
整理:陳立炘(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面對極端氣候,藝術能做些什麼?公視旗艦藝文紀錄片《藝術很有事》連續兩週播出〈以曾文溪為名的藝術倡議行動〉,隨著「2022 Mattauw 大地藝術季」策展團隊,重返耗時三年踏查的現場,以鏡頭紀錄2021年歷經枯水期的曾文溪流河畔,與展出藝術作品相呼應,省思環境與人類的依存關係。


台灣第四大河流曾文溪空拍照。圖片來源:2022 Mattauw大地藝術季。攝影:陳黎恆青

獵人、農民、漁人帶路 不同藝術形式整合流域故事 

曾文溪是台灣第四大河,長約138公里,流經阿里山鄒族部落、曾文水庫、嘉南田圳、台南七股潟湖沙洲。曾經歷2009年的莫拉克風災、2021年的百年大旱,正面臨幾個河口三角洲日漸流失與潟湖陸化的問題,掩埋地現也成為土石礫堆,導致植物無法生長。

「2022 Mattauw 大地藝術季」為台灣目前規模最大的環境藝術行動,策展團隊花費三年,長期蹲點曾文溪上、中、下游,上游由鄒族獵人帶路,中游由農民帶路,下游由漁人帶路,以不同藝術形式,整合不同流域的人文故事與歷史記憶。

總策展人龔卓軍表示,「環境藝術行動是生態藝術很重要的一環,是世界潮流,也是趨勢。」希望透過本次策展,提出新的價值觀,更期望未來能實現流域共同體、河川法人化的夢想。


總策展人龔卓軍領軍「2022 Mattauw 大地藝術季」策展團隊從事環境藝術行動,期盼有一天能夠實現流域共同體、河川法人化的夢想。圖片來源:公共電視

公視團隊回溯策展故事 看見獵人農人眼中的曾文溪 

公視〈以曾文溪為名的藝術倡議行動〉節目分為上集〈獵人溯源〉與下集〈農人帶路〉。上集回溯2020年起,策展團隊在鄒族獵人安孝明的帶領下,至曾文溪上游進行數十次踏查的經歷。

「獵人帶路—曾文溪溯源影像誌」的策展人陳冠彰表示,當初之所以接下此案,是在探查時被安孝明長老分享獵人與動物、萬物對話的精彩故事所吸引。安孝明認為,獵人必須要先保護環境,適合更多生物生長,觀察生態、整理環境與林務亦是獵人的重要責任。


策展人陳冠彰被(左)鄒族獵人安孝明分享獵人與動物、萬物對話的精彩故事所吸引,穿梭於山林間,邊學習獵人與大自然相處的智慧。圖片來源:公共電視

下集則紀錄2021年大旱,策展團隊來到曾文溪中游時,發現嘉南平原許多農夫被迫休耕,農田地景正逐漸改變中的景況。

「農計畫」策展人吳克威和蔡郁柔策劃《土地想像測量計畫》,以雜誌形式記錄官田人與土地的關係。他們在台南官田租了一塊共耕田,和共耕夥伴一起種植稻米和菱角,準備長期實驗尋找極端氣候下,農業缺水問題的解決方法。


「農計畫」共耕田集結15位青農一起種植稻米和菱角,準備長期實驗尋找極端氣候下,農業缺水問題的解決方法。圖片來源:2022 Mattauw大地藝術季

相關資訊

《藝術很有事》Youtube頻道8月連續兩週上架〈以曾文溪為名的藝術倡議行動〉上下集,〈獵人溯源—以曾文溪為名的藝術倡議行動之一〉已上架,今(11日)晚將上架〈農人帶路—以曾文溪為名的藝術倡議行動之二〉。更多詳情,請上公視《藝術很有事》粉絲專頁查詢。

作者

陳立炘

邊做邊學,認識我們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