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智大學首創淨零碳排學士後專班、馬來西亞NGO抗議日核處理水入海、澳洲當局向雪梨下全面禁火令 | 環境資訊中心
編輯直送

元智大學首創淨零碳排學士後專班、馬來西亞NGO抗議日核處理水入海、澳洲當局向雪梨下全面禁火令

2023年09月20日
編輯室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9月19日

合歡山暗空公園受紅光影響 公路總局遷移電子看板

公路總局在昆陽停車場設電子告示牌,紅光充斥夜空,影響合歡山暗空公園觀星,公路總局中區養護工程分局19日指出,已請廠商先關閉看板,以免影響觀星,也將遷移看板到合適地點。(中央社報導

台中上楓圖書館升級淨零示範場域 一年激省8萬度電

台中市上楓圖書館為全國首座「節能、儲能、創能」的智慧節能圖書館,建置能源管理系統、儲能系統及太陽光電等微電網系統,預估年節電量可達8萬度,相當可觀。市府經發局19日在上楓圖書館舉辦「節能永續在台中,智慧電網佔上『楓』」節電成果發表,鼓勵住宅社區、企業加入能源轉型行列。(聯合報報導

桃園藻礁保護邁進一步! 「這處」將畫設重要溼地

桃園市有全台最大、最完整藻礁,全長約27公里,目前約87%已納法規保護範圍,剩白玉、大潭藻礁未入列,保育行動備受關注。桃園市海岸管理工程處下一階段將於白玉藻礁畫設「重要溼地」,預計9月底辦理意見徵詢會,象徵藻礁保護再往前邁進。珍愛藻礁公投領銜人潘忠政對此深表肯定,也盼大潭藻礁加速畫設規畫。(中國時報報導

元智大學首創淨零碳排學士後專班 助產業面對碳排放挑戰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問題日益嚴重,工業區碳排放問題引起廣泛關切,元智大學首創「淨零碳排與永續發展學士後專班」,將於10月16日到11月16日開放報名,招收50名學生,並以中壢工業園區為例,提出針對工業區永續發展的全面計畫,結合學術力量協助解決產業面臨的碳排放挑戰。(工商時報報導

嘉縣寺廟友善維護示範區再添生力軍 溪北六興宮也加入

為提升寺廟附近環境品質,嘉義縣環保局與寺廟合作,在廟埕前畫設「寺廟環境友善維護示範區」,除已加入的新港奉天宮、朴子配天宮外,又新增畫設新港鄉溪北六興宮廟前至六興橋範圍,六興宮主委江筱芃表示,六興宮近年推動許多環保措施,早就從自己做起,相信要推動放鞭炮減量不會太難,只要好好說明、溝通,相信友宮、信眾都能接受、配合。(工商時報報導


馬來西亞NGO抗議核處理水入海 不排除抵制日貨

日本於8月24日排放核處理水入海,引起多國擔憂,馬來西亞科學、工藝及革新部(MOSTI)亦決定要在東馬沙巴海域安裝輻射偵測儀,並對日本進口的高風險食品進行第4級檢測。而來自馬來西亞彭亨州的多個非政府組織(NGO)19日赴日本駐馬來西亞大使館遞交抗議信,不滿日本政府排放核處理水,污染海洋生態,且不排除發動全民抵制日貨。(中央社報導

日本恐迎全國性暖冬 靠日本海側降雪也將減少

日本氣象廳19日公布長期預測,受地球暖化及聖嬰現象等影響,西風帶在日本附近將往北蛇行,造成冷空氣不易南下,因此日本全境從10月到冬天的平均氣溫將變高,上半月止仍會出現高溫逾30°C的「真夏日」,呈現暖冬傾向。(中央社報導

春季熱浪席捲澳洲東南部 雪梨下達全面禁火令

路透社報導,連續5天不尋常的春季熱浪來襲,讓澳洲部分地區變得悶熱難耐,導致氣溫比9月平均值高出達攝氏16度。澳洲數個地區的火情危險評級已調至高度危險,有關當局警告強風可能助長叢林大火,敦促居民儘可能降低住家火災風險。

澳洲東南部各地正掀起一波強烈的春季熱浪,有關當局18日向雪梨發布全面禁火令,創下近三年來首例,新南威爾斯州有21間學校停課。(中央社報導

乾旱使產量銳減 全球橄欖油價格飆至新高

根據美國農業部近期報告指出,受到地中海產地「極端乾燥氣候」影響,全球橄欖油價格在9月飆漲至每噸8900美元。美農業部指出,8月橄欖油平均價格已比去(2022)年同期狂漲130%,而且價格「沒有趨緩跡象」。

身為全球橄欖油最大產國與出口國的西班牙,近幾個月面臨乾旱困境,今夏氣溫創史上第三熱,根據西班牙國家氣象局資料,平均溫度比往年上升攝氏1.3度。(工商時報報導

紐約氣候週登場 倡議人士籲關注「不夜城」能源浪費

一年一度的紐約氣候週(Climate Week NYC)正在舉行,氣候議題倡議人士、政治人物、商界領袖齊聚一堂,參加數百場旨在應對全球危機的活動。

法新社報導,但帶給這座「不夜城」標誌性光芒的明亮燈光,長期以來都使倡議人士感到沮喪,因為這和在聯合國大會(UN General Assembly)場邊舉行的年度峰會所體現的環保精神相悖。國際暗空協會(International Dark-Sky Association, IDA)執行長哈特利(Ruskin Hartley)告訴法新社:「燈火通明的城市事實上就是對能源的嚴重浪費,而這也對自然界有著直接的影響,要讓人們意識到這件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央社報導

※編輯室另策劃2023年熱浪事件整理,頁面每日更新,詳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