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左右黑熊野放創最高齡紀錄、中美發表應對氣候危機聲明、2022溫室氣體濃度再創新高 | 環境資訊中心
編輯直送

20歲左右黑熊野放創最高齡紀錄、中美發表應對氣候危機聲明、2022溫室氣體濃度再創新高

2023年11月16日
編輯室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11月15日

合歡山發現平地眼鏡蛇 懷疑跟搭車輛上山被凍死

有民眾14日在合歡山武嶺發現眼鏡蛇,工作人員獲報至在武嶺停車場廁所時,卻發現眼鏡蛇已冰冷僵硬,明顯死亡。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南投分署指出,已死亡的眼鏡蛇為台灣原生種眼鏡蛇亞成體,合歡山屬高海拔地區,過去不曾發現平地眼鏡蛇物種,懷疑平地眼鏡蛇跟搭車輛上山後被凍死。(中央社報導

20歲左右黑熊野放創最高齡紀錄 矯健奔返台東山林

今(2023)年6月於台東紅石產業道路附近受困套索的台灣黑熊,經照養後胖九公斤,14日野放,這隻以布農族取名為Hundiv的黑熊年紀在18至22歲間,創林保署救援野放年齡最高紀錄。Hundiv野放後,台東分署監控團隊於當日下午順利接收第一筆定位訊號,顯示已向西南方向移動,未來一年將持續透過衛星定位資訊握動向。(中央社報導

利澤焚化爐年限剩兩年半 宜縣傾向「原地整建延役ROT」

宜蘭縣利澤焚化廠焚化爐使用年限剩餘兩年半,環保局提供兩個方案,一是採ROT模式「原地整建」,二是採BOT模式「異地重建」。縣府15日在議會專案報告,考量垃圾處理量能、評估投資成本效益,傾向原地整建ROT,進行後續先期規劃與可行性評估;但也有議員認為,BOT年限較長,也能增加發電效率。(自由時報報導

環保蟑螂太惡劣!高雄魚塭非法傾倒2000噸廢棄物 面積比籃球場還大

高雄市環保局今年以空拍機、CCTV等科技執法,結合環檢警人員入廠查緝,揪出環保蟑螂非法棄置、回填事業廢棄物,查獲33件共72人移送法辦,以北高雄20件最多,私有地約占7成。其中,旗山區北勢段魚塭地近日被人回填建築廢棄物,透過空拍機查出80車共2000噸事業廢棄物,堆起來面積比籃球場還大,檢警昨日現場開挖營建混和物,將相關業者依法送辦。(自由時報報導

新北建生態廊道防路殺 2026年增至10處

過去農村、農路與溪流整治,多對環境造成干擾。新北市農業局透過生態工法、生態調查及路殺紀錄,減輕環境衝擊,並打造陸水空廊道,讓動物安全回家,現有6處生態廊道,新北市農業局長李玟15日在市政會議報告,目標是2026年增至10處。(聯合報報導


經合組織對中國快時尚品牌Shein 啟動調查

在法國社會黨議員的提議下,總部設在法國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經合組織於 14日啟動了一項程序,旨在對近幾年來爆紅的中國知名快速時尚品牌「Shein」展開調查,該品牌被指控在生產過程中不尊重人權和環境權。類似的指控早已被歐洲以及法國的多家非政府組織提出,不過,迄今為止卻並未引發該集團的重視,此番,Shein集團已經對經合組織的調查作出了回應,並且表示願意同法國議員進行斡旋。(法廣報導

2022溫室氣體濃度再創新高 將招致更多極端天氣

《法新社》報導,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表示,去(2022)年,導致氣候變暖的三種主要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濃度都再度刷新紀錄,而且上升趨勢仍在持續,完全看不到結束的跡象。巴黎氣候協定(Paris Agreement)締約國同意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限制在「遠低於」1850年到1900年平均值的攝氏2度以內,但2022年的全球平均氣溫已升高了1.15度。(中央社報導

歐盟立法限制能源業排放甲烷 2030年起生效

歐盟15日聲明指出,就2030年起限制甲烷排放新規達成臨時協議,立法完成後要求石油、天然氣公司等能源業,須依規定測量、回報、核實甲烷的排放情況,並定期檢查油井等基礎設施是否出現甲烷外洩,將分階段實施。甲烷是全球第二大溫室氣體,僅次於二氧化碳。(工商時報報導

拜習會前夕 中美發表應對氣候危機聲明

根據央視新聞網報導,中美兩國15日發表關於加強合作應對氣候危機的「陽光之鄉」聲明,共25條,指出中美兩國決定啟動「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工作組」,聚焦能源轉型、甲烷、循環經濟和資源利用效率、低碳可持續省/州和城市、毀林以及雙方同意的其他主題,開展對話與合作,以加速21世紀20年代的具體氣候行動。(中央社報導

冰島一天震800次!地面驚現15公里長裂縫 二氧化硫濃度飆升急撤民眾

冰島西南部的雷克雅內斯半島(Reykjanes peninsula)火山爆發危機將近,過去24小時因地殼下的岩漿移動而發生800多起地震,當地沿岸市鎮格林達維克(Grindavik)更被震出長達15公里巨大裂縫,而冰島氣象局的感測器檢測到二氧化硫氣體濃度激增,促請警察局今(15)日緊急撤離小鎮近4000名居民。(聯合報報導

※編輯室另策劃2023年熱浪事件整理,頁面每日更新,詳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