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香港到阿布達比 余碧芬為珊瑚打造一個家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從香港到阿布達比 余碧芬為珊瑚打造一個家

2023年12月01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文姿 阿布達比報導

「整個旅程對我來說就像坐上雲霄飛車」,從香港一家新創的環境公司,迅速獲得國際媒體關注、再到中東地區發展,Archireef執行長余碧芬(Vriko Yu)分享這一路上個人情緒上的衝擊。

近年珊瑚屢遭受到海洋熱浪跟棲地破壞而大量死亡,急需人工復育。復育人員會先將破碎或受傷的珊瑚固定在基座上,待牠自然成長。Archireef利用3D列印技術、並使用人工陶土製作礁盤,讓珊瑚存活率提高到95%左右。


從香港到中東,Archireef執行長余碧芬(Vriko Yu)分享創業的點點滴滴。攝影:許震唐

從實驗室跨出去 一趟異國生態復育路 

在外人看來,Archireef的發展極端幸運,但實際上,這項產品從發想到結果過程長達八年,它也是余碧芬博士研究的一部分。

「能從實驗室作品變成真正的成品,帶到社區並運用在生態復育上。對於這一點,我非常高興。」

《環境資訊中心》採訪團隊實地走訪Archireef位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聯)首都阿布達比郊外的生產基地,並與余碧芬碰面。說起來,這是段奇妙的緣分,原來余碧芬多年前曾來台灣,並擔任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珊瑚礁體檢計畫的志工。

余碧芬從10幾歲接觸潛水,對珊瑚有著特殊感情。2022年博士生期間與指導教授貝克(David Baker)及輔導多家新創公司的特克雷克(Deniz Tekerek)共同成立Archireef。


Archireef到阿布達比展開一段珊瑚復育的旅程,將實驗室的成品帶向世界。圖片提供:Archireef

國際媒體的報導讓全世界看見Archireef,帶來與阿布達比投資公司合作的機會。該抓住這個機會嗎?余碧芬周圍的人並不贊成。

「我還是個學生,心理上我還沒有準備好。我的工作經驗有限,很多都是一面做一面學。我一直都住在香港,並沒有長期在其他國家生活過。」眼前年輕、自信耀眼的余碧芬說起當年的諸多糾結。

心情如雲霄飛車般起伏的他,最終決定面對挑戰,因為這一步,可能是讓全球更多地方看見這個珊瑚復育方案的機會。

「非常有趣、很充實。」對於現在的生活,她下了這樣的結語,「從技術上來說,我還是在做研究,只是合作對象不同,旅程也不太一樣。」


Archireef使用人工陶土為材料,製造復育珊瑚用的礁盤,雖然製作程序較為複雜,卻大大提高復育珊瑚的存活率。圖片提供:Archireef

愛海的DNA都是一樣的

香港和阿聯,一個亞洲的小島跟一個位在中東的沙漠國家,意外地竟有不少相似的地方。

一般人想到中東,大多想到沙漠、石油。但實際上,阿聯在發現石油以前,潛水採珍珠是他們重要的收入來源,對海洋的情感深深融在歷史、文化及國家的DNA中。這一點,或許可以解釋阿布達比大力投入珊瑚復育的理由。

余碧芬說,香港擁有很長的海岸線,從一個小漁村變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這一點跟阿聯的變化有點相似,只是時間跨度不同而已。

Archireef從只有一個員工,到現在近40位。余碧芬除了往返香港、阿聯,還要時常參加各種國際會議,讓更多人看見Archireef。

阿聯不是終點,來自世界的邀約正等著Archireef前往探索。這家新創公司正以謹慎且聰明的腳步,一步步邁開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