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送,還是活化?(一) 啤酒的百年滋味 產業活保存遇到什麼難題?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葬送,還是活化?(一) 啤酒的百年滋味 產業活保存遇到什麼難題?

2024年03月13日
公視記者 張岱屏 賴冠丞 陳慶鍾 劉啟稜

如果說,啤酒釀造是酵母對穀物所施加的魔法,那麼建國啤酒廠就是這個魔法在台灣的起源地。一百多年來,麥芽、蓬萊米與啤酒花在這裡發酵,替城市留下不可抹滅的味道。行政院主導計畫將建國啤酒廠(台北啤酒工場)歷史核心區域,變更為學校用地,交給台北科技大學使用,未來產業活保存之路,該如何繼續?

有句著名廣告詞「有青,才敢大聲」,形容剛出廠的啤酒最新鮮。啤酒是都市生活的一部分,但很多人不知道台灣歷史最久的啤酒廠,就在台北市中心。

日治時期的台北城,重要的產業沿著鐵道發展,從萬華的製糖廠、建國啤酒廠、松山菸廠到南港瓶蓋工廠,形成產業文化的廊帶。文化大學景觀系教授郭瓊瑩指出,相較於松菸、華山只有建物保存,建國啤酒廠是台北市區唯一一座歷經百年仍在生產的工廠,在產業歷史的活保存上,更顯得珍貴。


建國啤酒廠是歷經百年仍在生產的活古蹟。

想知道建國啤酒廠的歷史,找老員工帶路就對了


酒廠內有全世界僅存十座的銅製糖化釜。

我們隨著老員工進入迷宮般的廠區,1919年興建的紅樓與綠樓,歷經地震依舊完好,隨著工廠擴建,紅樓、綠樓被後期的廠房包圍,但走上頂樓仍可感受百年前的建築風格。

酒廠每棟大樓代表製酒不同階段的製程。糖化大樓有來自德國,全世界僅存十座的銅製糖化釜。大麥和米,粉碎之後以管線送入釜中,米、麥在不同的糖化釜經過攪拌、高溫加熱後,抽到過濾鍋過濾殘渣,剩下的麥汁再抽到煮沸釜煮沸,這套設備一直使用到2000年。老員工回想當年,糖化大樓熱氣沸騰,但發酵大樓卻很冰冷,在酒廠工作時就像是在大型三溫暖。

台灣啤酒廠中,少數自己保存並培養酵母的酒廠


啤酒釀造的關鍵在酵母,建國啤酒廠是少數自己保存並培養酵母的酒廠,廠內保存49株酵母,其中5株源自日治時期。

啤酒釀造的關鍵在酵母。建國啤酒廠是台灣啤酒廠中,少數自己保存並培養酵母的酒廠,廠內保存49株酵母,其中5株源自日治時期。品管人員每三個月會把這些酵母從冷藏庫喚醒、更新,這個動作一百多年來持續至今。酒廠如果要復刻舊酒或研發新口味,這些備用的酵母可以隨時上陣。

回想建啤過去,90年代是酒廠極盛時期,當時年產量達到1206萬打,員工有800多位,1998年,公賣局卻計畫將建啤關廠。台北啤酒工場工會串聯文化資產保存人士和民間團體,經過多年陳情、抗議與協商,2000年,建國啤酒廠的紅樓、綠樓與木造建築群等被指定為古蹟,連帶生產線也要保存。2000年底,建啤恢復生產,產業活保存似乎燃起希望。


1998年公賣局曾計畫關廠,在工會和文化人士抗爭努力下,幫廠內部分建築群爭取到古蹟身分並保存生產線。照片提供:台北啤酒工場工會

員工精心打造歷史展覽室,各種釀酒儀器都在這裡


日治時期老照片裡的共業座,是高砂賣酒株式會社用啤酒桶搭建的牌樓,作為推廣生啤酒和招待經銷商的地方。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台灣啤酒起源歷史,員工整理起日治時期以來的老照片,每張照片都訴說著故事。紅樓一樓的製冰廠在員工們精心改造下,成為小型展覽室,員工將過往釀酒所需的各種儀器,甚至自己製作的工具,都展示在這裡。


紅樓一樓的製冰廠改造成訴說酒廠歷史的小型展覽室。

老員工們退休後還是常回廠內看看。翁大姐過去在包裝工場工作,但原本的大型裝酒機已經報廢擺在戶外。從極盛時期的1000多萬打,到現在一年不到10萬打,員工從700、800位,現在只剩下40位。原本的生產線停止運作,未來還可能要面臨被割讓出去的窘境,讓當年拚全力爭取保留的老員工們不勝唏噓。

這個台灣最老啤酒廠的活化保存,究竟面臨什麼樣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