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好,走進山林夢奇地 | 環境資訊中心
慢走.樂活

準備好,走進山林夢奇地

2007年08月10日
作者:高羚(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適當的行前規劃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裝備負荷(本篇照片由農委會林務局提供95年攝影獎吳玉麟作品:負重的山)為了鼓勵初爬山的小姪女,特地帶她到登山用品店,採買她專屬的裝備,因而認識了老闆曾文永和洪維忼先生。小姪女好奇店內不少背包、衣服,都掛上畫有綠眼睛的紙牌。「這是Leave No Trace的標誌。」曾先生解釋:「在國外有很多廠商會響應這項『LNT無痕山林運動』。」好記性的小姪女一聽可興奮了,「LNT無痕山林運動」正是她前不久才學到的新名詞呢!

曾先生和洪先生原來也是受過林務局無痕山林運動課程訓練的指導員,喜歡帶著大小朋友爬山,以傳達「走過山林不留下痕跡」的理念。趁著他們倆假日要上山,我與小姪女便厚著臉皮,請二位帶我們走一趟「無痕山林之旅」。

不過要實踐無痕山林,可不能上山才開始。請你們回去,先找資料,把這次目的地了解清楚,上山的用品要足夠但愈少愈好。再準備好自己喜歡吃且吃得完的食物。」看我倆滿臉疑惑,洪先生解釋:「準備自己的食物較易精確估算,才不會背得太重,也不會產生廚餘。上山背的東西愈輕,則不僅自己的負擔少,對環境的衝擊也小。」

果然,這次上山和以往有明顯差別。因為對要去的地方有清楚認識,少背了不必要的物品,背包輕了,走起路來步履輕盈、神清氣爽。肚子餓了,在參天的大樹下,吃著自己準備的簡單午餐,邊聽竹雞和藍鵲吱喳爭鳴。好愜意的一天!

「以往跟著登山隊,總得背一大堆公糧和燃料,又累又重,還得等大伙到齊才能開飯,又常有大量廚餘,甚至下山沒力氣了就把東西往山屋扔。」我回想自己的經驗。小姪女終於逮到機會唸我一頓:「製造垃圾!累了自己又害小動物,如果小山羌或山豬跑進山屋偷吃拉肚子怎麼辦!」我只能自我反省:「拉肚子是一回事,改變野生動物習性才糟糕。」對呀,因為我重重的裝備而壓死的小花小草或昆蟲,甚至踩掉的泥土,又不知凡幾呢!

洪先生分享在美國受訓的經驗:「大家會分成4~6人一小隊,分開走。且隨身帶的食物都經過精確的計算,分量絕對剛剛好,下山時一點不剩。」

大家邊走邊輕聲交談、討論心得。前方一個水漥,只見曾先生和洪先生想也不想就涉水踩過。原來他們已把鞋子做好防水處理,「無痕山林運動第二條:走在別人的足跡上,睡在別人的床上這樣才不會對步道或營地四周的環境造成破壞。」走累了,正要找地方休息,卻看見他倆找到裸露的岩石才坐下。「為什麼不坐在草地上,多舒服?」小姪女問。「你認為呢?」她想了一會兒,「我想,這樣才不會壓壞小草吧。」

台灣山陡,許多步道做成之字形盤旋,因此常有人不耐久走,直切而上,形成四周寸草不留。原本吵著要抄捷徑的小姪女見此慘狀,也就此打消念頭。反正一行人行進中,心中記掛著的不是多快到達山頂,而是在大自然中盡情欣賞動植物的美麗,並思考如何不會打擾它們的安寧、破壞它們的生態。

回想體育學院的謝志謀老師曾說過,無痕山林運動不僅是講求對大自然的倫理,更是一項品格教育,因為其中心精神是「尊重」,一個懂得尊重環境、尊重大自然的人,怎麼可能不尊重自己的伙伴、尊重人呢?

「在無痕山林訓練課程中,有一項討論是:如何把不留痕跡的精神帶回家?」喜歡動腦筋的小姪女立刻舉例:不使用衛生筷、節約能源和水、不浪費食物、不製造噪音……不過她不只是說說而已。下山途中,她向我要了塑膠袋,開始撿拾沿路看到的垃圾。經過曾先生和洪先生的帶引,顯然無痕山林的精神已經內化在她心中了。

上山時,我們高高的仰頭著,看藍天和綠樹,下山時,我們又低著頭,撿著圾垃回家。真希望哪一天,當山徑上再也沒有垃圾可撿時,將不止是山林,我們的家、我們的城鎮也能同樣美麗無痕,樂於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