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股牽手護沙──生態工作假期的社區參與 | 環境資訊中心
生態工作假期

七股牽手護沙──生態工作假期的社區參與

2007年08月15日
作者:鄭秀娟(台南縣北門社區大學主任)

為保護國際級的七股濕地生態資源,三百多名七股漁民於1996年9月22日成立七股海岸保護協會(以下簡稱七股海保會),並且冒著利益團體的暴力威脅風險,與關心七股濕地的外地朋友們一同進行終止濱南工業區開發計畫案的行動。在這十年裡,為了證明無煙窗的旅遊業可以取代工業區,七股海保會與濕地保護聯盟、台南鳥會等各環境組織共同規劃與推廣七股的生態旅遊。

濱南工業區於今年7月底經濟部駁回開發單位的訴願後終於走入歷史,七股濕地的另一波危機「沙洲流失、潟湖縮減」卻早已來襲。

    龍山村村長許明男說明牽手護沙的經驗。    漁村婦女討論「插竹枝」是她們可以共同協力的工作。

為了守護與七股漁村產業及生活文化息息相關的七股潟湖,七股海岸保護協會與在地六個村落的漁民,共同與台南縣政府展開牽手護沙的行動。從2006年開始,台南縣政府水利局因應七股漁民的陳情,分析了沙洲變遷的影響因素有五項:

1. 颱風、暴潮:侵襲沙洲造成沖蝕及越頂而攤平沙洲

2. 洪水、水庫:興建水庫、洪水溢淹

3. 漂沙、凸堤:沿岸流漂沙受結標物影響

4. 季風:夏季西南季風、冬季東北季風

5. 外海抽沙:台區鹽田1935年抽沙填海而成,加以後續沿海工業區抽沙填陸,沙洲呈現明顯退縮。

台南縣水利局規劃了七股潟湖瀕臨消失危機及永續經營工作方案,提出下列應急的因應對策:

1. 沙洲潮間帶以上採近自然工法

2. 潮間帶應用柔性工法

3. 工程技術方法─抽沙(潟湖淤塞處)、編籬(柵)定沙、攔沙工、竹枝工、植生、海事固袋、離岸堤、潛堤、沙腸袋、竹樁、筐網等

七股最年輕的船長蔡船長實際示範導覽,將沙洲與潟湖的變遷及工作假期的核心價值融入解說內容。仰賴政府部門的施作是不夠的,七股漁民在多年的自主參與地方事的經驗下,也主動參與「竹枝工」、「植生」等較安全的工作,並於2007年1月5日發動潟湖週邊村落的三百多名漁民志工,以「牽手護沙」活動方式,共同完成長300公尺的竹枝攔沙工作。

台南縣北門社區大學作為地方的社區學習學校,不僅僅鼓勵成人的終身學習,也希望透過青年參與的平台,能進一步與在地社區組織共謀農漁村的發展。我們認為七股長達6.6公里的沙洲護沙工作並非七股漁民能獨力完成的重任,也不只是台南縣政府的工作,應該是所有關心生態保育的朋友的共同議題。因此,結合國內外志工共同參與,讓七股護沙成為因應海岸變遷的重要教育案例,是我們對此次生態工作假期在七股的初衷。

非漁民的社區志工實際於七股潟湖浮棚試作蚵架整理工作,由於安全考慮,建議改採於淺水處的立棚試作。雖然七股海保會與北門社區大學行政人員對生態旅遊的規劃與推動已有多年經驗,但迎接未來的志工參與的生態工作假期新模式,以及護沙工作的細部操作,有必要再針對在地團隊進行分工合作的培力,因此於今年7月,邀請台南縣政府水利局海岸保護課、海保會幹部、生態工作假期工作者進行相關會議與討論。

在七股護沙衛潟湖的工作中,政府部門負責問題研討、復育沙洲策略,由在地社區負責地方團隊組織工作,提供春夏秋冬的持續護沙與監測基礎人力,北門社區大學負責提供學習資源,負責地方團隊與志工培力工作,也協助串連國內外環境組織與志工團體,而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與國際志工協會則負責辦理生態工作假期及國內外志工宣傳,並協助七股護沙工作的紀錄與宣傳。而國內外志工,在春天時協力於沙丘植生,於秋天插竹枝護沙,於春夏秋冬進行海岸變遷紀錄與數位宣傳,並協助進行社區學習活動的執行工作。